傳統擁抱高科技失敗? 王安祈請辭國光劇團投震撼彈

編者按:

國光劇團近期推出的新編京劇「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評價兩極。近年來各個國家集劇團為了創新進軍國際,分別擁抱高科技以爭取更多曝光與經費,卻也面臨「四不像」危機,並多次引來北藝大前校長邱坤良的批評,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隨後也宣布辭去總監之職,引發戲劇界震撼。

創新過了頭?結合高科技卻失去文化本質

近年政府祭出各種補助,鼓勵劇團使用高科技「轉型」,比如國光劇團新編京劇「狐仙」舞台冒出浮空投影,代替傳統京劇用「一桌二椅」引導觀眾想像的留白美學;但這些努力擁抱高科技,為求進軍國際用力過猛的現象,已讓戲劇圈面臨危機,明華園團長陳勝福認為,政府雖立意良善,但傳統戲曲和高科技「還在磨合階段」,須小心「在過程中失掉原味」。。

一位劇場人直言,如今各國家級劇團為了「走到國外」、爭取預算與業績,確實會想辦法結合高科技與貼近西方美學。但「硬搭」的效果吸引不了新觀眾,也讓老觀眾退場。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說,依她經驗,西方策展人來台選戲,看上的往往是台灣獨特的美學,科技或西方美學都不是要件。 而高科技需大筆經費,經常吃掉編劇或演員預算,處理不當反而影響戲劇本質。

王安祈:不反對科技創新 但不該丟本

戲劇學者王安祈4日在社群媒體宣布請辭國光劇團藝術總監,也為業界投下震撼。起因於國光劇團近期推出的新編京劇「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評演出後引來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多次撰文批評,認為不是一味把創新、國際化連同科技化視為國光的京劇未來式。

王安祈表示認同邱坤良的說法,但也說明並非反科技,不排斥創新,「當時我跟郭小莊做的就是創新起家,不排斥創新的任何手段,投影這些我都接受。」但她非常排斥花大錢做科技,「京劇跟崑曲就是聯合國指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好看的地方就不在物質。」

王安祈表示,她認為科技不但花大錢,也耗費太多工作時間,「這已經不是以人為本。」王安祈認為,科技只能是烘托。目前王安祈已於2021年11月底請辭,不過國光劇團尚未處理合約與解約部分,還是希望可以有轉圜的餘地。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