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擁抱高科技失敗? 王安祈請辭國光劇團投震撼彈

編者按:

國光劇團近期推出的新編京劇「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評價兩極。近年來各個國家集劇團為了創新進軍國際,分別擁抱高科技以爭取更多曝光與經費,卻也面臨「四不像」危機,並多次引來北藝大前校長邱坤良的批評,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隨後也宣布辭去總監之職,引發戲劇界震撼。

創新過了頭?結合高科技卻失去文化本質

近年政府祭出各種補助,鼓勵劇團使用高科技「轉型」,比如國光劇團新編京劇「狐仙」舞台冒出浮空投影,代替傳統京劇用「一桌二椅」引導觀眾想像的留白美學;但這些努力擁抱高科技,為求進軍國際用力過猛的現象,已讓戲劇圈面臨危機,明華園團長陳勝福認為,政府雖立意良善,但傳統戲曲和高科技「還在磨合階段」,須小心「在過程中失掉原味」。。

一位劇場人直言,如今各國家級劇團為了「走到國外」、爭取預算與業績,確實會想辦法結合高科技與貼近西方美學。但「硬搭」的效果吸引不了新觀眾,也讓老觀眾退場。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說,依她經驗,西方策展人來台選戲,看上的往往是台灣獨特的美學,科技或西方美學都不是要件。 而高科技需大筆經費,經常吃掉編劇或演員預算,處理不當反而影響戲劇本質。

王安祈:不反對科技創新 但不該丟本

戲劇學者王安祈4日在社群媒體宣布請辭國光劇團藝術總監,也為業界投下震撼。起因於國光劇團近期推出的新編京劇「極西之地有個費特兒」,評演出後引來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多次撰文批評,認為不是一味把創新、國際化連同科技化視為國光的京劇未來式。

王安祈表示認同邱坤良的說法,但也說明並非反科技,不排斥創新,「當時我跟郭小莊做的就是創新起家,不排斥創新的任何手段,投影這些我都接受。」但她非常排斥花大錢做科技,「京劇跟崑曲就是聯合國指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好看的地方就不在物質。」

王安祈表示,她認為科技不但花大錢,也耗費太多工作時間,「這已經不是以人為本。」王安祈認為,科技只能是烘托。目前王安祈已於2021年11月底請辭,不過國光劇團尚未處理合約與解約部分,還是希望可以有轉圜的餘地。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