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網路時代興起,數位科技一步步改變產業生態與民眾生活,如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數位應用雖帶來詐騙、假訊息等負面影響,卻也發展出許多正面用途;2022年八月,我國數位發展部正式掛牌成立,部會被賦予「國家數位發展領航者」的期待,未來部門要如何推動數位轉型,解決社會疑慮,引領資通訊產業持續發展優勢,在國際舞台扮演腳色,是值得全民一同討論與監督的課題。
過去以科技強權自居的日本,這些年在晶片製造上已落後台灣、美國、南韓及部分歐洲國家達十年;中國的防疫封控措施也讓日本深刻意識到,仰賴他國製造電腦晶片及關鍵零組件的不利。 為了建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日本宣布由豐田汽車、NTT和索尼集團等8家日企,合資設立新企業 「Rapidus」。對此,日經亞洲稱,鑒於過去日本政府插手的半導體投資案大都以失敗告終,「Rapidus」能否重振日本半導體,仍需觀察。
通膨持續影響,科技業也難以倖免。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面臨成本飆漲、廣告市場疲軟等困境,9日宣布將資遣逾1萬1000名員工,相當於總人數的13%,成為科技業今年規模最大的其中一波裁員。
面對數位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為加強學生學習數位化,2022年初,教育部以「生生用平板」的口號,宣告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正式啟動。該政策上路已兩個月,實際成效又是如何?網路設備不給力、教師授課意願低、數位教學能力待加強總總負面因素影響下,城鄉差距導致各校落實程度不一,也讓家長與教師憂心,長久恐加劇數位落差。
傳統媒體產業因網路的興起,已度過將近十年的寒冬,在世界各國都在全力修法的今天,臺灣除了今年六月提出頗有爭議的「中介法」外,近期又爆出「鏡電視」移頻等爭議,到底我國電視產業崩壞至今,哪個單位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呢?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如何定義。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 27 日晚間以 440 億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推特;入主推特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開除推特高層,在此之前, 已有超過500名推特員工離職,甚至多數人都轉戰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 。
「新聞議價法」從澳洲開第一槍後,爭議多時,台灣方面25日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會中公布產業損害報告,承諾在1個月內邀集數位平台業者與新聞業者進行首次對話,未來「不排除立法」,但相關細則將再進一步討論。
據《路透社》報導,印度競爭委員會(CCI)21日指控Google透過Android系統濫用其市場支配者地位,以保護集團旗下其他軟體,因而判罰款1.62億美元(約52億台幣);而25日又再度因為 Play Store 的付款限制,而另外被印度再裁罰了 1.13 億美元,並且被要求要允許第三方付費機制,來購買app和 app 的內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