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日經》報導指出,國際結算網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對俄羅斯制裁。針對這種被稱為「猛藥」、「金融版核武器」的制裁措施,有傳聞稱,作為對抗手段,俄方將接入中國的結算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如果俄羅斯參與中國的系統,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綜合媒體報導,數位時代為反壟斷行為,公平會2日發布「數位經濟競爭政策白皮書」初稿,列出演算法偏頗、掠奪性定價、數位廣告分潤及新聞收費等九大數位平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以及併購等四項潛在違規行為,並揭露針對各類樣態的執法方向。只要經公平會核可,就有豁免權,國內媒體業可採取集體協商。
編者按: 網路發達的今天,虛擬社交已成日常,但也衍伸出不少現象,近年來「社群恐慌」問題(Fear of Missing Out,FoMO),在青少年族中發酵,有高達9成的人曾有任一項社群恐慌狀況。兒福聯盟針對此現象,於22日舉行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發表記者會,揭露新興社群平台對兒少的影響。在社群媒體的侵蝕下,下一代是否有辦法維持身心平衡,值得持續關注!
《經濟學人》分析如果下一次危機到來,金融市場崩盤會怎樣?並指出,雖有歷史數據,每次歷史事件成因及情境皆不同,央行升息抑制通膨同時,要知道監管和技術創新的雙重力量已經改變了金融系統。
編者按: 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獨立思考,成為下一個世代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看中央院經濟所研究員林忠正老師,如何用敏感的"釣魚台是誰的?"當開場白,檢視學生思維方式,反省自身不足,才能打破框架,一起努力大步往前。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今年可以說是元宇宙的元年,最近從中國大陸開始,許多國家都開始計劃推行數位貨幣,預料從中國先開始,他並看好在各國央行推行數位貨幣之下,未來由各國政府發行的數位貨幣,三到五年就會逐漸普及。
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傅長壽(Matthew Fulco)分析,虛擬貨幣發展方興未艾,但各國態度大相逕庭,新加坡對開發虛擬貨幣科技、理解區塊鏈、智慧型合約相當感興趣;南韓態度則比較保守。
《經濟學人》指出,歷史表明,科技巨頭往往因未能掌握新興技術而倒閉。如果今天的巨頭想要花費數十億美元試圖進入新領域以避免這種命運,那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理由阻止他們,然而,大型科技公司的野心和狂妄自大有會限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