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英特爾公司(Intel)近期公布虧損財報,且預期本季也將續虧,由於英特爾為PC行業風向球之一,也引起業界擔憂。對此,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30)日指出,英特爾虧損及惠普(HP)的裁員都是警訊,這表示PC產業已經飽和,不管是對英特爾、惠普還是宏碁都是如此,也意味著產業已經到了要積極轉型的過程。
2022 年底,ChatGPT 這項 AI 服務走進了大眾眼簾中,而生成式 AI 應用更即將在 2023 年進入「爆發期」,有望帶起繼 .com、智慧手機之後,第三波的網路革命。 同一時間,為人所 熟知的矽谷 快樂工作也 正在迅速消失, 並 不太可能重現了。
台北書展將於31日開幕,文化部今年啟動「文化產業减碳科研輔導計畫 」,書展成為重要示範場域,多個展區都以「淨零碳排」為目標打造;參展民眾首次可透過刷交通票卡如悠遊卡入場參觀、大量減少紙本門票,希望推廣民眾環保意識、讓閱讀與環境都能永續發展。
兩岸關係緊張,台灣的各種現象近期都引發外界關注。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16日發表評論,以「台灣的醫療體系冒著國家安全風險」為題,探討台灣健保體制可能帶來的風險;在當前台灣與中國的緊張局勢升溫、網路攻擊頻傳之際,台灣卻傳出民眾的健保個資外洩,不得不提高戒備。
立法院10日三讀通過《性侵害防制條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其中《性侵害防制條例》修正案,將規範網路平台業者,需撤下有關性犯罪影像;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正案,主要是加重製作兒少性交、猥褻影像的刑責,連散佈、持有也需納入刑責範圍。兒盟也呼籲,三讀後還需與重要配套搭怕,才能真正保護兒少。
去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一款聊天機器人ChatGPT,它能用中、英文回答各種問題,還能翻譯、寫程式、創作歌曲,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不過紐約市教育局5日證實,當地公立學校電腦和網路不再開放ChatGPT,因為校方擔心ChatGPT會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專家指出,人工智慧(AI)雖可解決急需資訊問題,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仍必須謹慎對待。
美中兩國科技角力不斷,美國於2022年10月針對中國祭出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中方為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貿易爭端。根據彭博報導,台灣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要求加入相關討論的國家,希望在這場討論中,發出台灣的聲音。
網路時代影響,傳統媒體被跨國數位廣告公司壟斷,我國新聞業與Google、Meta首輪協商於去年底落幕,外界關注下一步動向。數位部政務次長李懷仁接受專訪時透露, Google已提出具體方案,但涉及商業機密還無法公開,未來會盡快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