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示警 健保資料庫恐成資安缺口

兩岸關係緊張,台灣的各種現象近期都引發外界關注。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16日發表評論,以「台灣的醫療體系冒著國家安全風險」為題,探討台灣健保體制可能帶來的風險;在當前台灣與中國的緊張局勢升溫、網路攻擊頻傳之際,台灣卻傳出民眾的健保個資外洩,不得不提高戒備。

最方便的健保 卻有看不健的隱私風險

根據彭博專欄指出,台灣的健保創立於1995年,效仿的是美國醫療健保(Medicare),目標是全體人口都有保險,而不是只限於年長者。隨著預期壽命變長、嬰兒死亡率降低,顯示台灣經濟起飛;有研究以十年為期,調查發現台灣最健康與最不健康群體之間的差距縮小,雖然並不見得跟健保有關。

多年來,健保單位推出許多新方案,加強民眾個人健康資料的校勘、儲存和數位化,除了更加便民,也方便醫護人員跟進患者現在與過去的治療史。健保雲端查詢系統的資料庫越來越龐大,包含更多私密資訊,但健保單位並沒有緊縮資訊取得管道,而是進一步開放資料庫,這一點,恐怕是以患者私密性為代價。台灣人權促進會去年10月就直言:「每個有健保的人,長期被剝奪資料自主權。」

資料外流頻傳 資訊戰危機升溫

高燦鳴表示,有證據顯示,如此廣泛、詳細的資料,其校勘與普遍的取得管道,對台灣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在台灣,雖然健保資料庫也時常遭中國駭客攻擊,但這回資料外洩,卻不是駭客所致。

高燦鳴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資料被提供給中國,但在台灣有越來越多案例顯示,外部攻擊持續削弱、破壞國家安全。今年1月初,台灣以涉嫌擔任北京政府間諜為由,逮捕了三名現役、一位退休的軍官。去年11月還有另一人被捕,此人涉嫌蒐集、提交情報資訊給中國,並每月收受報酬。

高燦鳴寫道,諸如性病感染史這類的敏感患者資訊,就是可能被情資機構拿來當作籌碼、招募間諜的資訊。刻意透過同一個資料庫蒐集這樣的資訊,讓醫護人員能輕易取得,又沒有多少選項可以把它刪除,種種做法都是在惹禍。台灣的健保體系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做得很好,但現在是時候政府該正視它對國安與人民安全帶來的風險。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