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戰 台灣要求加入 WTO 晶片管制訴訟討論

美中兩國科技角力不斷,美國於2022年10月針對中國祭出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中方為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貿易爭端。根據彭博報導,台灣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要求加入相關討論的國家,希望在這場討論中,發出台灣的聲音。

中美晶片限制衝突 台灣加入WTO管制訴訟討論

針對該項訴訟,肇因於美國於當地時間 2022 年 12 月 15 日擴大了對中國晶片產業的打擊,將中國記憶體製造商長江存儲(YMTC)等 36 家科技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此外,美國政府 2022 年 10 月初還宣佈,對中國實施歷年來最全面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並積極拉攏台灣、日本、荷蘭、南韓一同加入抗中陣營。

對此,中國就像向 WTO 就美國的晶片出口限制提出訴訟,指控美方威脅到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穩定。中國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2022年12月12日表示,中國將美國對華晶圓等產品的出口管制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該名負責人說,中方在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是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中方關注,是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必要方式。

根據彭博報導,就目前資訊來看,還不清楚台北當局加入這場討論的目標,但台灣生產絕大多數的全球最先進半導體,有參與討論之立場;美國貿易官員近期內也將造訪台北,勢必對此事進行更多會談。

經貿辦:無特定立場勿揣測

台灣方面,行政院經貿辦6日表示,為確保台灣權益,我國於 2023 年 1 月 3 日以第三國身分,申請加入諮商中國控訴美國出口管制相關措施違反 WTO 規範案(DS 615)。依據「WTO 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非諮商成員國,若有實 質之貿易利益,可以第三國身分,申請加入諮商程序,且經被諮商 國同意後,可加入諮商程序。

經貿辦強調,第三國就諮商過程以觀察角色參與,目的是進一步了解諮商雙方對於案情的立場及說明,不代表支持或反對當事國任何一方的立場。「若干外國媒體的標題影射臺灣採取特定立場,並不正確。」

經貿辦說,台灣此次以第三國身分申請加入諮商是為確保民主供應鏈穩固。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一環,且作為美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夥伴,為了對案情有較為深入的瞭解,並確保國家戰略產業健全發展,因而向WTO提出參與諮商意向,台灣堅守民主供應鏈的立場堅定不移。

相關新聞

「永續」應該不是只滿足於氣候變遷而已。黃主委談的重點是,當今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氣候變遷,而是一個多重危機的問題。...
日前宏都拉斯宣布與我方斷交,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接受阿根廷媒體專訪時提到,歡迎阿根廷與中國、台灣同時交往,被外界解讀有雙重承認的意涵;...
由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與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際智慧財產最新趨勢及因應」國際研討會於 2 月 24 日盛大舉行,...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