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沃牆指出,過去英鎊成為19及20世紀初最強的國際貨幣無庸置疑,但後被美元取代。歐元因歐盟橫空出世、人民幣順勢崛起,可謂各雄霸一方。歷史上沒有永遠的強國,也無永遠稱霸的貨幣;究竟,未來誰主浮沉,還是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有待見證。
拜登政府一直面臨壓力,要求降低部分或全部關稅,戴琪表示,貿易談判代表永遠不會放棄槓桿。
面對美中矛盾加劇,中國大陸外交部19日發表4萬字長文,列出21點「美國對華認知中的謬誤」,並逐條一一回應「事實真相」。對於美方對台政策,大陸外交部指控,美國背信棄義,掏空「一個中國原則」,企圖「以台制華」,是當前台海和平穩定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指出,為緩解飆升的通貨膨脹,拜登政府正在研究修改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301條款」,以及對特定產品免徵這些關稅的程序。但她也清楚表示,商品消費只佔的三分之一,削減對中關稅不是解決通膨的萬靈丹。 美國正在考慮撤銷部分川普時代對中國加徵的懲罰性關稅。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拜登總統已要求政府團隊,研究撤銷前總統川普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部分關稅,藉以緩解美國近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率。她並透露,若下調制裁關稅,日用品和自行車可望入列,但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的部分關稅則會保留,以保護美國工人和鋼鐵業。
《金融時報》專訪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季辛吉。他認為,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將在烏克蘭戰爭結束後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正處在完全嶄新的時代。季辛吉回答記者提問摘編如下:
世界衛生大會(WHA)甫落幕,台灣剛度過一個在國際政壇「最熱的5月」,從七大工業國集團外長及衛生部長公報、 美國 總統拜登亞洲行到世界衛生大會,罕見在這些議題上成為各大國熱議的目標。各黨立委呼籲政府須提出更彈性且靈活的外交政策,促成各國聲援台灣。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演說,闡述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他強調「一中政策」並未改變,反對台獨,但中國須遵守國際秩序。他還指出,美國跟中國的經濟無法脫鉤,但美國不會犧牲原則以換取合作,希望北京能遵守國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