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金融時報》報導,自拜登入主白宮以來,美中兩國領導人首次通過視頻連線面對面會談。習近平表示,中美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包括英特爾在內等多間知名美國企業與華爾街創投公司,正加大注資中國半導體企業,形同幫助北京奪取晶片產業的主導地位。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和中國就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發表了一份罕見的聯合宣言,美中氣候行動聯合宣言向其他國家發出政治信號,即中美將推動COP26取得強有力的最終結果。

約瑟夫·奈伊於《紐約時報》撰文稱,華盛頓一些政界人士和決策者,逐漸有著美國愈來愈糟糕的想法—對歷史不利,對政治不利,對美國的未來也不利。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中兩國可以就目前的貿易關係進行「冷靜的對話」。葉倫也題及調降中國進口商品高額關稅,以緩解美國通膨壓力的可行性,並表示中國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承諾,擴大進口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美國正等待中國履行承諾。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指出,中國一直能讓悲觀論者的預測落空,進而鞏固中國政策制定者地位,認為他們會設法應對這種情況。然而,事實證明,他們並沒有真正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而是一直在通過製造房地產泡沫進行掩蓋,而這些泡沫終究會把問題放大。

兩岸先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前「經建會主委」、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18日下午在一場研討會分析,台灣能否進入CPTPP受政治影響,可能有3種可能的情境,還要看美國是否加入。若比照2002年兩岸同時進入WTO模式,因會員國與中國談判將花費很長時間,台灣加入將遙遙無期。

美國拜登政府2021年1月上台後,有關貿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貨品課徵關稅問題,仍是兩國爭執焦點。繼美國貿易代表戴琪4日表示,將對中國啟動「有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5日宣布,擬重新豁免549類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並就此徵詢公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