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追蹤

話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正進行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 教改 團體以「為下一代而走」為主題,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上街頭,這是台灣史上頭一回,當時被稱頌為最成功的一場社運。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泰台大產學團隊 (29) 日舉行第 1 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將2023 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 1.8%,保 2 % 確定無望;主持人徐之強表示,台灣已經陷入「停滯性通膨」,連續 2 年通膨率大於經濟成長率,此現象為金融海嘯後首見。

社會風氣快速敗壞,令人憂心,品格教育是唯一從根本解決問題之徑。但品格教育是個艱辛的過程,需要教育者、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更需要有不畏艱難、不計代價、不計成敗的驅動者相撲後繼地抛磚挖石,才能培養出更多道德品質高尚、具備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優秀人才,推動社會和諧進步。

大型數位平台壟斷媒體利益爭議多時,導致新聞產業出現生存危機,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等人日前提出《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期望政府能依循「新聞有價」及「使用者付費」兩大原則,促使新聞業者及數位平台進行雙邊對話,使雙方進行合理分潤。據悉,該草案最快將於17日付委審查。

去年鏡電視創辦人裴偉被報導,透過總統府、行政院高層關係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施壓通過執照審查,引發軒然大波。16日傳出北檢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列為《貪汙治罪條例》、瀆職罪被告,指派檢肅黑金專股檢察官分「他字案」偵辦中。

「垃圾不落地」當初雖有不少批判,但這些年來城市變乾淨了,人們環保意識也提升了;人們處理垃圾行為改變了,可是,用路行為似乎沒有進步,行車糾紛更是層出不窮!美國媒體CNN甚至以「行人地獄」稱之,瑞士與日本官方單位也提醒來台須注意交通狀況。政府應做的,除了改善路段設計使之更人性化、加重刑罰外,也應設法提升人們素養。

搜尋龍頭Google的演算法是否助長不公平競爭行為引發爭議,公平會已主動立案調查,並要求3月10日前提供資料。對於Google何時可以到公平會說明,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表示,社會大眾很期待,國民黨也會持續監督此事,在她強力的要求下,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承諾,會提早於5月中就請Google到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