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進口控管不力,繼巴西蛋後又一食安追蹤

近日發現有業者進口美國豬肉標示產地為加拿大、英國。經雞蛋洗產地,追溯中央管理系統,現又發生美豬洗產地,究竟人民的健康能由誰來把關?

進口美豬改產地 重新組合

       食藥署查獲有業者進口10多萬公斤美國豬肉「洗產地」後流入市面,台北市、台中、南投5日稽查下游餐飲業都找不到問題肉品,恐怕全被民眾吃下肚。桃園市衛生局與食藥署稽查,發現在桃園的新興冷凍食品公司與瑞騰國際公司,進口美國豬肉後重新組合,改產地為加拿大與英國出售,現已追出約3、400家下游店家受害。美豬市占12.7% 居進口第3。

中央無作為 地方政府只能自救

       台北市議員李彥秀指出,10月初美國進口豬肉增幅達775%,如此大量令人不敢置信,市面上找不到?痛批政府不重視食安。李彥秀5日揭露,今年至5月31日美國進口豬肉量僅1345噸,占比並不高,10月3日數據顯示,美國進口豬肉總量已達1萬430噸,成長達775%。今年進口豬肉占比約20%,其中美豬占比為12.7%,已是進口豬肉第3大來源地,李彥秀譴責,食藥署6月曾說美豬占比不到0.4%,市面上查不到很正常,但如今占比約2.6%,等同每100份火鍋豬肉片就有2.6份可能是美豬,這樣的比率市面上怎麼找不到?各地衛生局稽查時,台北市就有四十一家下游廠商購買,引發恐慌。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說重話,「中央無法把關美豬洗產地問題,北市府來做」,即日起進行豬肉肉品專案稽查,桃園市衛生局則希望食藥署開放食品追溯追蹤管理系統,交由各縣市衛生局直接稽查。

       新北衛生局也呼籲,中央應落實把關邊境進口肉品,主動提供美國豬肉進口後販售流向,以利地方政府稽查。北市衛生局表示,類似桃園查獲此案,肉品進口資料通常由食藥署提供,地方衛生局再配合稽查。

       桃園市議員牛煦庭指出,如同雞蛋之亂,中央無能累翻地方,當初民進黨政府信誓旦旦,宣稱開放萊豬會把關食安,事實證明是徒具形式,放任廠商用混充的方式規避產地標示。若食藥署一開始就掌握狀況,為何沒第一時間和地方連線?請政府給人民一個清楚的交代。

       桃園市議員彭俊豪認為,食安的通報體系對於異常的偵測應更為精進,資料庫也應讓地方政府能獲得權限去溯源檢證。

       可議的是,從進口蛋到進口豬,作為地方食安把關單位地方政府,卻面臨同樣的困境,中央都不願及時提供流向資訊,讓地方政府備多力分且事倍功半。請問,提供進口蛋、豬的流向有那麼難嗎?

康照洲:美豬產業鏈複雜 促查加工廠

       業者進口美豬卻標示為加拿大豬販售,引發民眾恐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前主任康照洲表示,「美豬產業鏈複雜,後市場稽查如果沒有重點,查都查不完。」建議衛福部加強稽查國內的「肉品加工廠」,並針對傳統市場、夜市等地加工肉品落實標示。

       康照洲說,美豬、美牛的食安問題一直受到國人關注,但兩者管理方式非常不同。美國牛肉通常鋪貨到大賣場、高級餐廳等,流向簡單,但美豬產業鏈複雜,不只可以進口肉品,還包含內臟、雜碎等,一家業者可能同時進口豬肉、豬內臟、雜碎等,一鋪貨下去,可能涉及好幾百家下游業者,甚至分散到各縣市小吃店,流向更難追查。同時也指出,各地方政府人力有限,台灣經歷多次的食安風暴,就已引進「風險管理」概念,要求業者三級品管,第一級業者自律、第二級第三方驗證、第三級政府管理,而政府管理必須要著重在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因此,食藥署稽查後市場,應加強稽查「肉品加工廠」,並針對傳統市場、夜市等加工肉品落實標示稽查,並重罰不肖業者。食藥署應多針對肉品進行專案稽查,並落實國內稽查管理勾稽,才有辦法讓業者「真的會怕」,消除國人食安疑慮。

       民眾無法靠舌尖辨別肉品來源國,更沒辦法掌握進出口單據。政府當初拍胸脯保證,要把關、要輔導、要強化標示,為什麼至今台灣人民對於標示的信任感,仍舊薄弱?

豬農的心聲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舉行記者會,除了質疑美豬進口管理失靈外,副書記長吳怡玎質疑,自五月一日至九月卅日,中央畜產會以每公斤進口豬肉補助六元,理由是穩定國內豬價,但砸了三億進去,卻什麼效果都沒有。

       畜產會則表示,進口獎勵措施確實有穩定國內豬價,也滿足消費者對於豬肉的需求,並不是如外界所稱什麼效果都沒有。不過豬農批評,這是犧牲豬農換取太平,希望以後不要再這樣做了,否則會有愈來愈多豬農離開產業。

 

相關新聞

國發基金投資頻爆雷,主委 劉鏡清 表示,在投後管理方面會加強,未來投資合約都會明定,必須讓國發基金進入董事會,且要有一定的道德標準,...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7日召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公聽會,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所過的臨時提案,財政部向來尊重與重視,...
前總統蔡英文傳12日將首度出訪捷克等歐洲三國,目前府方及蔡辦除證實捷克行程外,其餘到訪國家均非常低調。惟據透露,蔡歐洲之行除捷克外,...
環境部表示,草案將在今年底完成預告,預計明年元旦上路、2026年正式收費;後續將視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情形,明年再評估是否酌調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