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世襲 阿嬤顧孫三代窮忙

「貧窮世襲」是兒少難題,家扶基金會統計,二○二二年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等貧戶背景,代代複製貧窮。

「我不識字,要怎麼陪孩子讀書、幫他們看作業?」嘉義縣六腳鄉的呂姓阿嬤看著書桌前的孫子,無奈地說。家扶基金會統計,貧窮世襲比率正逐年增加,二○二二年有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中低收入戶等貧戶背景,較二○一七年增加二點七個百分點。第一線社工時不時會看到「案母」變成「案祖母」,祖孫三代都是受扶助對象,走不出貧困深淵。

呂阿嬤的兒子很早就離婚,長年在北部工作,去年兒子罹患鼻咽癌第三期,無法繼續工作,雖具備中低收入戶資格,但每月微薄補助僅能負擔醫藥費,「我跟我兒子說,你錢不要給我,把自己顧好就好」,平日全靠呂阿嬤獨自照顧兩個孫子,靠補助和綁蚵串度日。

阿嬤串蚵養家 日綁10串賺取350元

串蚵作業不易,呂阿嬤年事已高,每日只能綁約十串、賺取微薄的三百五十元,加上與先生兩人共六千多的國民年金、三千元的家扶助學金,就是全家一個月收入。兩個孫子中,五年級的哥哥曾需當童工洗碗補貼家用,同時得幫忙照顧中風阿公;三年級的弟弟則被診斷出學習障礙,跟不上學校課業。

嘉義家扶中心社工督導盧芯寬說,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再次掉入貧窮,很大因素是教育。經濟弱勢家庭每日忙於生計,有時連健康都搞垮,難有多餘心力顧及孩子課業和未來。孩子沒有專業技能,長大只能繼續從事工地打零工、洗碗等低收入工作,早婚機率也較高,自身還未脫貧就需養育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

貧困家庭負債 平均每戶逾百萬元

貧困家庭兒少還得面對債務問題。據衛福部二○一八年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生活調查報告,百分之四十二家庭有負債,平均每戶債務一○二萬元,可說債留子孫。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在台東任教卅年,霧鹿國小屬極度偏遠學校,與利稻分校相加僅五十九位學生。學生人數雖少,但郭惠珍說,她來霧鹿國小五年,處理過的高風險個案通報量比過去廿五年還多,伴隨貧窮而來的家暴、性侵、疏忽照顧等問題層出不窮。

長期缺乏關注 孩子失去追夢渴望

郭惠珍表示,弱勢孩子現在面臨「看不到未來的貧窮」。貧窮不只來自經濟條件不佳,更大問題是孩子在失能家庭中,缺乏關注、正向成人資源與自我認同。家長長期被生活打擊和遭遇挫折,難引導孩子想像未來,孩子會覺得:「自己以後也就這樣了」,失去追夢渴望,長大再成為不穩定的父母。

台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林嘉梅說,就算孩子離家、展開新生活,也很常因原生家庭照顧、經濟、負債等拉力,被迫放棄夢想或學業,再次回到貧窮循環。

郭惠珍以自己為例,她小時候家裡也窮,但早年環境單純,仍相信努力能改變未來。

她說,現在社會充斥比較、貧富差距拉大,孩子容易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時只需要一套乾淨、像樣的運動服,孩子就能產生正能量,不會一直覺得自己處於弱勢」。

只靠工作難以脫貧

不只有兒童貧窮化的問題,台灣許多年輕、中壯年族群正面臨窮忙困局,工作也不再是脫貧解方。勞動部統計,二○二二年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均薪僅三萬一千元,百分之廿四點九的大學畢業生首月薪水為基本工資。房租、物價卻持續飆漲,今年一至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漲百分之二點二六。

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研究專員謝宏偉指出,蔡政府連續六度調整基本薪資,但是,台灣人的法定時薪或是最低薪資依然比不上日韓兩國,人均GDP成長和一般民眾所得不成正比,加上通膨趨勢、支出節節攀升,是台灣人陷入「體感貧窮」主因。

貧富差距6.15倍 10年新高 製表/洪欣慈

(製表/洪欣慈)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