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追蹤

台灣從2020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尤其去年虎年,台灣出生人口下降到13.8萬,與2015年21.3萬相比,下降幅度極大;另一方面,美國中情局CIA對於全球生育率的預測數字上,台灣也敬佩末座。根據內政部近期發布的數據,2023上半年出生人口剩6.6萬多人,雖然許多縣市都推出生育相關補貼,但有家長和學者認為,補貼只是其中一項誘因,還有整體大環境,以及小孩的教育等各層面因素,都必須考量。

人口少子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即使是一些落後的亞非國家,在走向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進程上,都呈現出生育率下降與壽命延長的現象,也因此促成人口的 老化 ,也就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全球平均為九%,台灣今年將達十八%,日本則是卅%。

以老化程度而言,日本最高,以老化速度而言,不是日本而是台灣與韓國;因為推升老化的關鍵,尤在於低生育!台韓正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兩個國家,台灣不僅將於二○二五年步入超高齡社會,也會在二○六○...

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26日公布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的投資準則,這是ESG歷來第一套全球申報標準,將影響企業在財報揭露的資訊,包括揭露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業務,也藉此防止企業「漂綠」。

台灣自 2020 年起連續三年人口數負成長,據統計去年新生兒人數僅剩 13 萬 8986 人,創歷史新低,政府面臨少子化問題,雖委由各部會提出建議,卻仍無解決的統整計畫, 專家都贊成要制定專法 。民眾黨團則於 20 日立法院舉辦《少子女化社會對策基本法》草案公聽會,針對低薪、高房價、男女不平權等問題,提出建言。

網路可以協助人們突破一些障礙與局限,但卻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將自己困在「網繭」裡而不自知,任時光在手指滑動中流逝。一旦年輕人不願扛起自己的未來,也不願意負起家庭的責任,國家的前途在哪裡呢?

官方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三年多前製作元朗「721」襲擊事件調查報導,被法院判進行車牌查冊時作出虛假陳述罪成。蔡不服上訴,終審法院昨天裁定她上訴得直,撤銷各項定罪。蔡玉玲步出終審法院時面帶笑容,她認為判決清晰表明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受憲法保障,希望業界不要被事件嚇怕,及日後在新聞調查報導時有所顧慮。

「國民教育法」施行四十四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修正案昨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重點包括校務會議將邀請學生代表列席會議。教育部預期修正案可提升一八○萬名國中及國小學生的受教權益,促使國中小校園民主化,確保常態編班及正常教學。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數據顯示,高齡者臥床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