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法國總統馬克宏結束為期三天的中國訪問行程,接受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專訪,提到歐洲應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抵擋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避免因台灣議題捲入中美對抗,此一發言引發西方各界議論。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5日開始在北京展開與中國領袖習近平一系列三方會談,外界預估,會談結果可能會為緊張多年的歐盟與中國關係確立新方向。

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曰訪問中國之際, 戴璞表示:中美科學技術之爭不會明顯緩和。對歐洲和日本企業,中美分裂的影響很大。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指出,美國晶片法案有些限制條款,台積電無法接受,需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

OpenAI 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夕爆紅,促使競爭對手加速開發類似的大型語言模型,;於此同時,一群人工智慧(AI)專家以及包括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在內的產業高層,公開呼籲暫停OpenAI應暫停訓練6個月,因這些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帶來許多風險。

德國反壟斷機構 對微軟展開調查,將評估微軟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預示著微軟可能受到監管打擊。根據《德國競爭法》(German Competition Act)第19a條發起的。該法律使德國處於歐洲限制科技巨頭權力的領先地位。如果該企業被裁定為一個「橫跨多個市場的數位生態系統」,對整個市場的競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那麼監管機構可以禁止它們從事潛在的反競爭行為。

台灣需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繼續發展經濟,而且,台灣應善用自身的特殊位置,要成為全球的「連結點」、而非「破裂點」。但當前的全球社會氛圍「找不到和平的策略,只找到戰爭的策略。」台灣真正需要的是和平的策略,來持續發展經濟,包括對中國大陸。

世界銀行 27 日發布報告警示, 2020 年代全球經濟可能將經歷「失落的十年」,包含全球勞動人口老化和民間投資下滑等一系列經濟風險,正限制經濟增長;預測 2022 至 2030 年的潛在年均成長率為 2.2% ,是 30 年來最低水準,主要肇因是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