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聯合國支持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稱,社會上污染最嚴重的10%人群要為氣候變化背後每年近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責,這為針對精英群體的政策創造了“強大動力”。這一國家內部的“碳不平等”現象,為針對最大污染者徵收財富稅提供了理由。
美國明年即將大選,內部分裂問題浮上檯面,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中,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準備訪台,更適逢台灣進入總統大選倒數,兩岸議題將成為選戰攻防焦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聲稱,台灣議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任何時候都不要試圖突破這條紅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四日表示,東亞可能成為下個烏克蘭,並呼籲各國統一陣線,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和好戰的北韓。岸田近日來走訪歐美,此一發言被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分析,日本意在藉此發展軍事力量,並「拖歐入亞」借助歐洲國家牽制中國和俄羅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英國首相蘇納克今天在「倫敦塔」城堡會晤並正式簽署「相互准入協定」,英國成為首個與日方簽約的歐洲國家,雙方將可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岸田文雄與蘇納克皆提到,英日防衛安全合作有助增進全球穩定。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對此表示,中國是各國合作的夥伴,不是任何國家的挑戰,不應製造假想敵。
今年恐成最熱的一年!分析研究明確指出,全球 暖化 就是造成極端天氣的主要因素,科學家盼能透過更先進的氣候模型來精準評估相關的影響。
新年新政策,瑞典於1月1日起接任為期六個月的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去年9月大選,反移民、反歐盟擴張的極右派勢力興起。最後由中間偏右的溫和黨領袖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組閣,但極右勢力仍讓歐盟內部人士擔心。
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實驗的重大突破令全球振奮,世界朝零碳排能源及緩和氣候變遷邁進一大步。然而專家也表示,目前研究仍在實驗階段,距離真正商業應用還需要大筆的研究經費投資,而且不會像大家以為的那麼快發生。持續開發再生能源並降低碳排放,才是達到 巴黎協定 目標的務實做法。
2022年當選巴西眾議員的席瓦(Marina Silva)昨天接任環境部長一職,表示巴西將不再是自然環境的棄兒,並宣布新增森林砍伐控制等多個署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