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總統川普9日表示,將針對進口美國的任何鋼鐵、鋁課徵25%關稅,並預告本周還會發布對主要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措施,鎖定與美國存在較大貿易順差的國家,中國、印度以及台灣等國皆成目標。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後,川普總統提出由美國接管加沙地帶的計劃,引發要求巴勒斯坦人遷移的爭議。此提議遭到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美國則辯稱計劃為重建加沙的臨時措施,相關問題的長期影響和解決衝突的可能性引發廣泛討論。
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1日簽令,4日起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加徵10%關稅,且川普亦有意對半導體課以重稅, 外界認為,可能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對此,經濟部表示,將協助我國業者因應國際情況,進行產線調度與投資布局,半導體方面,經濟部重申,「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後續將與美溝通合作,確保台美互利發展。
川普競選時承諾,第二個總統任期會將進口稅重新置於經濟政策的中心。他在2月1日邁出一中步,簽署行政令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新關稅自2月4日(周二)零時一分生效。
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試圖迅速推動其主要競選承諾的落實。其中,對移民的嚴厲打擊和撤銷部分氣候友好政策備受關注。然而,總統權力亦有其局限——在某些情況下,他的計劃在落實前仍需克服諸多挑戰。
美國拜登政府在卸任前1周宣布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限制AI(人工智慧)晶片出口,這不僅止於中國,而是將全世界分成3個限制級別,只有包含台灣在內18個國家享有最高級別,可以近乎不受限制的取得美國的AI晶片。對此,中國商務部也做出回應。
距川普上任還有一周多時間,但他近來的發言引起全球不安,特別是他威脅丹麥放棄對格陵蘭島的控制權,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看起來最為認真;德國和法國對此已作出回應。為何川普為要談這個話題?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是現在?
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13.7億美元,對美出超648.8億美元,出口值、出超規模雙創新高,推升對美出口占比上升至23.4%,也寫下24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