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十四日報導,去年八月三日,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蔡英文總統的午宴上告訴裴洛西和其他美國議員,若美國以為花大錢就可以進占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太天真了。

美國科技公司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全球掀起一股AI熱潮,點燃了AI科技競賽;中國也趕上熱潮,百度將推出簡體中文版的相似軟體。國科會主委吳政忠13日宣布將推出台版ChatGPT,提升台灣在AI領域的競爭量能。

在現今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之際,科技改變了戰略領域。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施密特表示 美國的核心利益在於確保這些技術是由民主國家所設計、建立、部署和管理,避免由專制國家所掌控,造成政治威脅及對人民自由的損害。施密特也對民主國家未來的挑戰提出因應方向,期在創新、監管及國家利益間找到平衡。

台灣美國商會今(7)日發布《2023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結果顯示42%的受訪者期望政府能夠將「充足的能源」列為未來一至三年的首要任務;還有67%的受訪者擔心是否有足夠的綠色能源供應來源。

據香港商報報導;港交所與沙烏地阿拉伯證交所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金融科技、ESG互掛上市。正率團出訪中東的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鼓勵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赴港上市,將努力降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門檻,調整上市規則。

鮑爾如預期宣布升息1碼,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會後記者會首度承認,確實進入通膨減緩(disinflationary)階段,但抗通膨工作尚未完成,現在宣告戰勝通膨還太早。 重申仍將持續升息,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他認為美國經濟還是有望軟著陸。

華盛頓當局擴大對中國科技業的圍堵力度,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商務部已通知部分公司,不會再對任何申請輸出美國技術給華為的企業發出許可;彭博則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多快會改變政策。他們提醒,討論還處於初級階段。其中有人表示,可能在5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四周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