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恐對台半導體徵關稅 經濟部重申將與美溝通

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1日簽令,4日起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加徵10%關稅,且川普亦有意對半導體課以重稅,外界認為,可能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對此,經濟部表示,將協助我國業者因應國際情況,進行產線調度與投資布局,半導體方面,經濟部重申,「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後續將與美溝通合作,確保台美互利發展。

白宮官員表示,川普1日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簽署命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輸美商品課徵10%關稅,其中對加國能源商品僅課徵10%關稅,將於4日起生效,理由是解決毒品及非法外國人入美問題。

另外,川普日前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見面,會中強調「美國優先」,並仍揚言將在2月18日左右針對晶片加徵關稅,更點名台灣。

經濟部表示,有關美國對墨西哥加徵關稅影響,將持續關注美方政策後續發展,2024年台灣對墨西哥投資項目及出口產品主要為電子製造服務(EMS)相關,且多數仍以美國市場為出口標的,經濟部將協助我國業者,視情況進行產線調度與投資布局,例如透過本年度SelectUSA等活動籌組代表團,協助台商在布局美國市場時,能得到在地政府政策支持,創造台美供應鏈雙贏的商業模式。

至於半導體可能被課徵關稅,經濟部重申,台美不僅是互信的民主供應鏈夥伴,也是商業上互惠的供應鏈夥伴,「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所代工的晶片是半成品而非最終產品,主要合作對象也是美商。至於在半導體製造產能上,能夠更接近美國客戶與市場的對美投資,也由首次川普政府時即開始布局,後續將與美方溝通合作,確保台美產業及國家利益互利發展。


延伸閱讀:

川普欲對台積電徵關稅 美專家:反加速美科技業外移

川普打算對半導體課徵全面關稅,美國專家埃澤爾指出,對台灣晶片徵100%關稅,不會使台灣半導體業者遷往美國,反讓美國產業因成本高外移。此外,川普不需要出動關稅,美國已是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之一。

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28日在基金會網站發文寫道,美國總統川普的想法是,如果將台灣半導體的關稅提高到100%,台灣半導體廠將轉移至美國以避稅。

埃澤爾表示,但如果美國對印度或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徵收較低的關稅,台灣企業只會把工廠遷往這些國家,未必會遷往美國,或者美國公司將向其他外國公司買半導體。埃澤爾說,據估計,如果台灣半導體製造遭遇重大干擾,無論是因為地震、軍事衝突還是川普有意開徵的關稅造成,都可能使美國邏輯晶片價格上漲高達59%。由於晶片對無數產品至關重要,擬議的關稅將迅速拉高美國日用品價格。

他指出,關稅也讓使用台灣晶片的美國公司付更高的價格,除非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外以避免關稅,否則成本將提高。事實上,對於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美國公司來說,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境外是理性的經濟選擇。

除了經濟損失之外,埃澤爾表示,由外國公司或美國進口商承擔關稅上漲的成本,而不是由美國消費者承受的想法也不切實際。例如,經濟學家曾檢視2021年美中貿易戰的評估影響,認為美國消費者承受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貿易戰已降低美國及中國的總體實際收入。另一方面,埃澤爾指出,2019年10月一項研究發現,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大部分轉嫁到美國進口商身上。

埃澤爾說,台灣半導體關稅在短期內對提振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作用不大,即使在最理想的狀況下,任何影響也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顯現。沒有任何半導體製造商會簡單地關閉一座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晶圓廠並搬到美國,或在美國建造替代工廠。

埃澤爾寫道,川普似乎認為關稅是晶片製造商在為新半導體工廠選址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但正如ITIF所分析,製造半導體可能是人類最複雜、最昂貴的工程,最先進的半導體廠造價超過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883億元)。他說,因此,半導體製造商在進行投資時不能犯錯,在做決定前,要仔細評估多達500項因素,包括人才、稅務、貿易及科技政策,和法規、環境及勞動力市場條件。

埃澤爾指出,如果川普大幅提高資通訊產品的晶片成本,更有可能損害所有依賴晶片的美國製造商。事實上,這可能會讓這些產業進一步外移,而不是回歸美國。根據2019年一項研究,承受更高關稅的美國製造業通常喪失就業機會,因為進口保護的益處,往往被更高的成本及報復性關稅所抵消。他表示,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徵收關稅將完全適得其反,削弱美國科技業競爭力並加速產業外移。

埃澤爾指出,川普根本不需要祭出關稅,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點之一。從第一屆川普政府開始,美國就已經說服台積電在美大量投資。台積電已計劃投資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3座最先進的晶圓廠。為此,14家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企業也赴美設廠。

台積2奈米在美製造 呼聲高

不畏半導體關稅及DeepSeek威脅,台積電下周董事會將首度移師美國召開,呼應美國總統川普「美國製造」政策。法人推測,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將成關鍵策略,4奈米製程的Fab21 P1工廠首季正式量產,年中月產能上看3萬片,P2、P3分別於今明年土建,並於2025年及2027年封頂進行潔淨室和廠務設施安裝,逐步導入Nanosheet電晶體結構之2奈米製程,進一步擴大美國製造能力。

外界猜測,台積電不排除在德州新增先進封裝產能,補上晶片製程的最後一塊拼圖。半導體業者指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技術優勢與全球布局策略,將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台積電本次董事會傳出於12日在美國召開。半導體業者指出,繼川普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針對AI政策進行溝通後,台積電「美國行」除讓董事們實地考察新廠運作情況;另外,也肩扛美國半導體製造重責,給予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獻上大禮,並針對半導體關稅問題遞出「橄欖枝」。

台積電美國廠規劃

台積電美國廠規劃

2024年台積電締造營運高峰,2025年有望持續突破,在AI浪潮加持之下,董事長魏哲家預估將達成25%年成長。法人分析,AI伺服器需求強勁,除輝達GPU挹注成長外,CSP(雲端服務器)大廠自研ASIC投片量也將明顯增加;台積電之先進製程產能滿載,3、5奈米需求皆暢旺:成熟製程儘管有價格壓力,但產能利用率相對持續穩健。

儘管首季為傳統手機出貨淡季,因蘋果iPhone系列季節性因素所致,但HPC(高效運算)需求成長抵銷部分影響;而2025年AI伺服器將顯著成長,其中來自輝達GPU的投片量外,CSP自研ASIC投片量也將明顯增加;法人預估,今年台積電AI營收占比將達25%,未來五年AI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44%~46%。

供應鏈透露,台積電正逐步將5奈米產能轉向3奈米,提升其資本密集度,儘管短期將稀釋毛利率表現,長期將提供客戶效率、功耗更佳的產品。台積電插旗海外,可望化解川普2.0關稅壓力外,魏哲家也透露,會依照客戶需求建立海外產能,如果客戶需求很多且有政府支持就會建廠。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