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為了解所有潛在挑戰,CSIS 進行了 26 次兵推,發現「封鎖台灣」對中國來說並非低風險、低花費的選項,因為任何封鎖皆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戰爭;就台灣及美國來說,報告建議雙方可以再進一步著手強化「威懾性」的結構工作,使得中國認為封鎖並非唾手可及。
8 月 1 日,《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修正條文、有關「80 歲以上、重症免附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家庭看護移工」配套子法正式上路。針對新制啟動將會使得家事照護移工(家事移工)需求遽增,進一步衝擊重症家庭的問題,勞動部、衛福部 7 月 29 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配套子法,希冀能夠有效降低衝擊、保障重症家庭權益。消息一出,各界開始審視其可行性、可持續性,以確保在人口結構劇烈變化之際,走出一條台灣的路。
在「川普2.0」時代,此前被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不斷被顛覆。作為世界增長中心、以出口為主導不斷發展的亞洲的出路在哪?就此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2月就任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開行、ADB)總裁的日本前財務官神田真人,分兩次刊登採訪的內容。
在台美談判結果揭曉前,行政院長卓榮泰31日表示,能預期本次談判結果,勢必與4月提出特別條例時所推估,對台灣各項進、出口產業衝擊有所不同,將全面調整930億元補助的特別條例內容和範圍,來支持挺產業。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的8月1日期限即將到期,美國總統川普已經陸續與美國前十大貿易赤字的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或者公布其關稅數字,目前唯獨少了台灣;有涉外人士分析,川普政府已經進入要求各國用巨額投資換低關稅的階段,就看台灣願不願意接受。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美國和韓國達成一項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南韓將提供3500億美元用於他挑選的投資項目,並購買價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美國同意對韓國徵收15%的關稅,比先前宣布的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
美歐27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美對歐盟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歐盟則承諾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且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不過,德法領袖卻批評,此舉不僅衝擊雙方經濟,而且根本就是屈服之舉。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周二晚間在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經與日本達成「史上最大協議」,其中包括對日本貨品徵收稅率為15%的「對等關稅」,以及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而美國將獲得90%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