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如果股市回調是由於經濟復甦和利率升勢都比預期的更為強勁,那就不太要緊——除了對投資者影響比較大以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19日投書華爾街日報(WSJ),表示當美國走出這場危機時,能夠更強、更好,但他也重申Fed將繼續使盡所有的政策工具,直到經濟完全復甦為止。美國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巴金(Thomas Barkin)隨後也樂觀指出,因新冠疫情陷入衰退的美國經濟「即將」完全復甦,但部分疫情造成的經濟傷痕恐需要長時間才能治癒,可能在中長期內抑制成長前景。
在COVID-19威脅逐漸減弱,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聲中,世界各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正在謹慎地進行政策轉向,主要目的並不是針對收縮央行資產負債表、抑制通貨膨脹、拉升利率等最近被市場高度炒作的議題,而是一、避免房地產炒作;二、提高央行貨幣操作的彈性空間。
《中國時報》整理報導,拜登就職美國總統後,美中首次高層戰略對話於3月18-19日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國國務院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雙方在開場白的脣槍舌劍引發關注。本報特別摘錄美中雙方的開場白全文,有助讀者了解美中雙方的基本立場,也替這場歷史性會談留下見證。
王銘義總編輯於《中國時報》撰文,中國外交部經常被大陸網民戲稱為「魔法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MOFA簡稱的諧音),兩任魔法部的外交掌門人楊潔箎、王毅,上周末在阿拉斯加與布林肯、蘇利文舉行中美戰略對話,雙方激烈交鋒,劍拔弩張,為美中建交42年的互動格局,掀開歷史新頁。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疫情本該趨緩,但美國卻同時有14個州確診病例較上周增加逾10%,其中更有一半增幅高於20%;同時歐洲也傳出疫情再起的憂慮,除了德國確診數在本週死灰復燃,法國也擔憂爆發第三波疫情,決定封鎖巴黎等地區一個月。專家表示,目前正處於接種疫苗和病毒的賽跑的階段。
新冠疫情期間封鎖期間外界一般認為會帶來一波嬰兒潮,但令人吃驚的是,全世界反倒要面臨的是嬰兒低潮。除了東亞各國紛紛在今年年初來到人口負成長,研究也顯示美國正面臨百年來最大的生育下滑,而在歐洲部分地區,下滑幅度更大。
對人口研究學者來說,嬰兒低潮並非新鮮事。「看到新冠大流行的嚴重性,我並不感驚訝,」馬里蘭大學社會學教授菲利普·科恩(Philip N. Cohen)說,「但這樣的事正在發生,...
觀察國際間的數位貨幣發展,除了沒有主權貨幣背景的比特幣、以太幣和Libra幣,主要國家已有各自的央行數位貨幣發展政策與步調,主要係考量各自的國情因素。即便各國步調態度不一,但美、加、英、歐、日、瑞士及瑞典7家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BIS)於2020年共同訂定「CBDC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充分顯現數位貨幣議題的重要性已被各國貨幣當局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