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向拜登靠攏 中國開始緊張

據《彭博社》報導,經過七年艱苦的談判,中歐於12月達成重大投資協議,可能最終成為兩國關係迅速惡化的起因。歐盟行政部門和德國各自製定了立法,中國實體投資更加艱難,同時與美國一起對抗北京實施制裁措施。

意大利政府已經從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的熱情支持者轉變為阻止中國公司有計劃的收購。在法國,3月傳喚中國大使時卻沒有露面,理由是「議程原因」。

總體而言,這些舉動意味著歐洲對北京立場強化。而且最大的轉變可能尚未到來,民意測驗顯示德國綠黨在9月大​​選後,將在政府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增加了歐洲最大經濟體對中國持懷疑態度的可能性。

梅克爾總理上週與中國總理李克強進行會談,兩人承諾在Covid-19疫苗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加強合作。然而,柏林談話已嗅出緊張關係失,中國官員表示無論綠黨是否在德國上台,中歐關係都處於關鍵時刻,要求不透露戰略性話題。

種種壓力跡象表明,歐洲最大的參與者-德國正與中國對峙中的拜登總統執政的觀點接近。隨著國務卿布林肯本週與G7集團在倫敦舉行會談,與華盛頓保持更一致的歐洲將預示特朗普政府對跨大西洋關係的損害將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這對關稅和貿易准入產生影響。

中國歐洲商會駐北京主席,柏林墨卡託中國問題研究院的董事會成員喬爾·伍克表示,歐洲人的情緒發生了變化,他列舉了中國對台灣的自以為是的「完美風暴」,中國對香港施加政治控制的舉動以及對新疆地區涉嫌侵犯人權行為的國際制裁,而中國並沒有堅持經濟開放的承諾。

可以肯定的是,歐洲的看法並不統一,匈牙利等歐盟成員國仍渴望與中國接觸。儘管拜登曾表示,中國有望在美國尋求「極端競爭」的同時,也希望與美國就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開展合作,但歐洲在努力開拓自己的道路時面臨著更多的困境。

由於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經濟聯繫仍然至關重要。到2020年,中國的貿易總額將達到約6,860億美元,超過中美貿易總額(5,720億美元)。但是現在,即使是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之一的荷蘭,也變得越來越警惕,保護其高科技公司不被收購,並製定了專門的中國戰略。據中國官員說,美國已迫使歐盟站出來。

就在四個月前,默克爾的情緒有所不同,當時默克爾幫助該集團簽署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這是「中美關係的重要里程碑」。仍需得到歐洲議會的批准,這將為歐洲投資者提供更好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同時使中國遵守包括強迫勞動在內的“雄心勃勃的原則”。

然而到3月底,歐盟已與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一起對中國實施制裁,理由是涉嫌虐待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包括強迫他們工作。北京對此採取了自己的製裁措施,而公眾強烈反對瑞典時裝零售商Hennes&Mauritz AB遭到非官方的抵制。

北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莫南說,歐盟最近增加了更多與人權,意識形態,民主相關的議程項目,這種反對和摩擦預計將持續下去。 她補充說,預計歐盟將獨立制定政策,因為它不想從屬於美國。

歐盟委員會現在正在提議規則,以針對外國國有公司徵收罰款和阻止交易,而默克爾的內閣上週批准了對外國投資的更多權力,這些權力針對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高科技領域。兩項措施都將阻礙中國。

中國政府附屬智囊機構的一位學者表示,中國曾希望將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分開,並將歐洲與其龐大的消費市場聯繫起來,但如今這已越來越不可能。這位人士說,批准CAI變得更具挑戰性,由於與外國媒體交流的規定,該人無權公開發表評論。

在梅克爾和李克強主持的虛擬對話中,緊張局勢的跡像已經顯現。與通常的做法不同,開幕詞沒有現場直播,也沒有閉幕新聞發布會。幾個小時後,德國發布的筆錄顯示,梅克爾談到了人權問題,並表示特別是在香港方面存在意見分歧。

中國外交部的一份聲明說:「中德在某些問題上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事實。」李肇星告訴梅克爾,敦促德國不要干涉內部事務。李鵬說,他希望他們能夠「消除不必要的干擾」,以保持「健康穩定」的雙邊關係。

歐洲的轉變並沒有在華盛頓失去。拜登政府的一位官員說,歐洲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美國對中國的立場接軌。這位官員說,德國也發生了真正的演變。

表單的底部

如果綠黨將他們的民意調查領先優勢轉化為9月份的強勁表現甚至勝利,而默克爾則退居二線,這種變化可能會更加明顯。儘管所有聯盟都在政策上進行取捨,但綠黨對中國的立場比現任政府更為嚴厲,呼籲結束北京的「公然侵犯人權行為」,並要求歐洲和跨大西洋國家對中國進行更緊密的協調。

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柏林辦公室負責人賈娜·普格列林說,民意測驗表明,由保守派組成的聯盟將保持德國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但對中國的「細微差別」。她說:「綠黨顯然會提倡比默克爾時期少見的重商主義政策。」

目前,歐洲決心避免與中國完全脫鉤。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梅克爾於4月與習近平舉行了聯席會議,4月28日在《中國環球時報》上發表的一篇報告中提到「對中德合作的樂觀和信心」,儘管選舉後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梅克爾的潛在繼任者和商業領袖知道歐洲與中國合作的「巨大潛力」,因此,他們需要確保健康的聯繫不會被任何第三方或內部保守力量打斷。

不過,歐洲貿易商會的伍特克表示,中國低估了人們對德國人權的關注。他說,特別是在讚成與中國接觸的默克爾離職後,這很可能“轉化為柏林可能更為自信的政策”。

相關新聞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即將在5月20日就職,新 內閣 人事先後陸續已公布5波,賴清德今天親自公布國安首長人事布局,率領準國防部長顧立雄、...
缺電危機引發社會關注,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 核能 不是人類公敵」, 國民黨 立委與學者專家昨天宣布,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
當沖降稅的第二次延長將於年底到期,第三次延長的呼聲已起,甚至有單位鼓吹當沖降稅的「常態化」、永久釋出租稅優惠,從此沒有到期煩惱。...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