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編按:《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台灣物價漲幅不容輕忽,倘若物價上漲時間持續太久,導致民眾形成通膨預期,甚至是造成通膨預期不斷上升,只怕屆時台灣社會將因應不及。

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捲土重來的示警聲今年來不絕於耳,有些人只見1月至5月物價大漲就遽下斷語,但對深入檢視數據來龍去脈的人士而言,「通膨恐慌」已在上周宣告終結。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於《中國時報》撰文整理指出,通貨膨脹上揚的三大推動來源,第一是「供需失衡」;第二個來源是各國激烈的貨幣擴張政策;第三個造成通貨膨脹的來源就是原物料和運輸價格的普遍性上漲,以上3個來源,彼此密切相關。見解如下:

據《金融時報》專文指出,美聯儲6月利率決議釋放加息時間提前信號,引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未來美聯儲政策節奏如何,全球「流動性盛宴」會以何種方式終結?

半導體產業掀起大擴產潮,根據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未來幾年將有29座晶圓廠陸續到位,有望為相關設備商創造出千億美金規模的商機。

美國參議院6月8日表決通過《美國創新及競爭法》,用以提升美國半導體相關產業發展、強化5G無線通訊技術,元大5G ETF研究團隊指出,該案投資總額高達2500億美元,規模龐大,可見美國在發展半導體、5G新科技上的決心,隨著該案推進,勢必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對5G發展形成強而有力支撐,建議投資人可盡早布局、參與5G長期發展。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一改往日低調,調查阿里巴巴、美團,並要求另外30多家科技公司也進行整改,其突發行動引起了不安。

綜合媒體報導,近日美國科技五大巨頭,如亞馬遜、臉書(Facebook)、Google等,紛紛在美歐遭新訴訟或監管機構(FCO)反壟斷調查,蘋果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