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整改科技巨頭?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一改往日低調,調查阿里巴巴、美團,並要求另外30多家科技公司也進行整改,其突發行動引起了不安。

今年年初,隨著中國反壟斷官員開始正式調查阿里巴巴(Alibaba),這家科技巨頭的內部公告板上滿是員工的提問。

但該公司高管對其中許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中國科技行業從未經歷過競爭法被嚴格執行的情形。

員工表示,監管機構與他們進行了談話,並下載了阿里巴巴內部溝通平台上的聊天記錄。這些官員有權拿走他們想要的任何數據,甚至可以突擊搜查——這種行動可能導致企業業務停止運轉。隨著調查的展開,高管們告訴員工,他們研究了歐盟(EU)和美國的反壟斷案件,以便做好準備。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tate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Regulation)的突發行動令科技行業倍感不安。

自去年12月遭受調查以來,阿里巴巴的股價下跌約18%,即使監管機構以罰款28億美元結束了首起調查,該公司股價也沒有大幅反彈。自4月底第二個成為正式調查目標以來,送餐公司美團(Meituan)的股價已下跌約5%。

還有另外30多家科技公司也被要求進行「自檢自查」,並向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供訊息。網約車公司滴滴出行(Didi Chuxing)也是其中之一,這給該公司計劃在美國進行的重磅首次公開發行(IPO)增加了不確定性。

風投公司B Capital北京辦公室負責人蔡薇(Daisy Cai)說:「這種180度大轉彎的速度令所有人感到驚訝:在中國,監管機構可以非常迅速地採取行動。事實上,中國正在追趕美國和歐盟的監管規範——方向是正確的。」

公眾不滿是背後推動因素

律師和科技業內人士表示,這輪反壟斷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回應公眾對一些科技公司擁有巨大權力的不滿,比如在線生鮮平台和送餐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間,這些平台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機構,但卻沒有與超額工作的送貨司機分享收益。

北京方面的目標似乎還包括約束馬雲(Jack Ma)等最受矚目的科技行業億萬富翁,並讓企業重新專注於報效社會和服務於政府的雄心。馬雲是阿里巴巴創始人,向來直言不諱,他的螞蟻集團(Ant Group)去年被叫停IPO。

大成律師事務所(Dentons)的律師魏士廩說:「無論是反壟斷法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政府而言這些(法律)都是社會治理的工具。它們都是為了制定行為標準,什麼最有效用什麼。」

總部位於北京的諮詢公司Plenum的Guo Shan表示,由於當局正在密切關注金融科技領域和員工待遇,執行競爭法不僅僅是為了改善市場狀況。她說:「反壟斷可以成為約束這些科技巨頭的有用工具。」

今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李守鎮向官方媒體表示,中國正在從允許科技巨頭自由發展的「包容審慎監管」,向「科學創新監管」轉變,強調對消費者、科技初創企業的保護。

北京方面還希望本國科技公司開展基礎性研究,以在與美國的長期科技脫鉤中幫助政府,而不僅僅專注於盡可能多地將消費者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

監管機構缺乏資源

但在許多方面,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的配置都趕不上科技公司。截至今年3月,據中國國務院反壟斷諮詢委員會委員黃勇表示,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僅有約50名工作人員。

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中國反壟斷業務負責人周越(Fay Zhou)表示,該局沒有獨立的經濟學家團隊分析案件,有時會委託私人諮詢公司或學術界人士。與此同時,科技公司一直忙著聘請律師和政府公關人員,試圖保護自己。

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法學教授、著有《中國反壟斷例外主義》(Chinese Antitrust Exceptionalism)的張湖月(Angela Zhang)預測,目前的反壟斷行動可能有助於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擴大自身規模。

「中國各級政府部門都在努力爭奪政策控制權,」她表示,「反壟斷監管機構必然將當前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的行動視為其重返聚光燈下的絕佳機會,使得這個不大的部門可以要求獲得更多預算和人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擁有的最銳利的武器是反壟斷法,該法允許的罰款額最高可達一家公司境內年營收的10%,與歐盟的《數字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的罰款比例相當。

但魏士廩表示,根據這項法律進行的調查可能會很慢,其主要目的是威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在調查科技公司的多項反競爭行為,包括迫使商家在平台間進行「二選一」(阿里巴巴被處罰的主要原因)、在以折扣吸引顧客後進行價格欺詐,以及向不同的顧客提供不同的價格。

但律師表示,許多此類行為難以界定和舉證,而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乏人力物力去追究所有涉嫌此類行為的公司。

科技公司開始打磨公共形象

相反,監管機構聚焦於那些行為引發公眾強烈不滿的公司。「企業需要留意來自消費者、客戶和媒體的投訴,」周越說,「當一家公司的行為上升至引發公眾不滿的程度時,遭監管機構調查、甚至干預的風險就會很高。」

引起監管機構注意的公司,在調查可能被公布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與監管機構私下磋商和溝通。

作為對監管壓力的回應,中國的科技公司創始人通過更多地承諾將致力於改善社會來爭取公眾輿論。今年4月,騰訊表示將在社會和環境倡議方面投入500億元人民幣(合77億美元)。騰訊創始人馬化騰(Pony Ma)還承諾向慈善機構捐贈價值20億美元的股份。

有的科技公司高管選擇離開聚光燈,包括拼多多(Pinduoduo)的黃崢(Colin Huang)和字節跳動(ByteDance)的張一鳴。黃崢表示自己想做科研,張一鳴則談到「如何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

最大的打擊將來自收緊數據規則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規則的執行將對中國的科技公司造成多大衝擊。在宣布遭反壟斷處罰後,阿里巴巴表示,預計年營收將增長30%,至9300億元人民幣。美團首席執行官向投資者保證,該公司有望留住商戶,且並未改變任何增長目標。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金融學教授芮萌(Oliver Rui)警告稱,針對數據收集收緊控制將是這些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正如蘋果(Apple)收緊對追蹤的控制影響到全球廣告業一樣。

投資者仍對支持當前的行業領軍者充滿信心。風險投資家蔡薇說道:「這些公司之所以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們建成了深深的護城河。他們的平台仍具有強大的集中化權力,他們將繼續是領導者。」

相關新聞

微軟將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人工智慧(AI)大廠G42,投資15億美元。據悉美國官員先前與G42展開幕後磋商。路透 微軟...
擬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徵關稅至25%,並啟動對中國造船業的調查。  美國總統拜登備戰大選拚連任之際,美中貿易戰再掀波瀾。外媒報導,...
優市場預期;經濟恢復消費不及生產,需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發展  大陸統計局1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5.3%,較上季加快0.1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小幅上調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原因是美國和一些新興市場表現強勁,不過同時也警告,在持續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