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美國於去(2022)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大力補助綠色產業,歐洲市場跟著震盪。

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20日將向總統蔡英文「拜晚年」,並將當面向蔡英文表達台灣將面臨氣候變遷、地緣政經衝突、國際經貿加速整合及淨零碳排等多元挑戰與難題,盼政府從台灣應扮演的角色,策定全球市場與兩岸經貿並重、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更盼核能、氫能都納入減碳能源考量。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去年11月COP27在埃及盛大舉行,此次大會被定位為「督導落實的峰會」(Implementation COP),並以「共同落實」(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為大會標語,針對減緩、調適、資金及合作四大策略設定達成的目標。

除了汰換電動運具外, 環保署 日前修法公告增加四項農業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措施,但環團認為助益有限。

環團今再到經濟部門口提出降低用電大戶認定門檻、提高再生能源義務量等訴求。

為加速減碳,環保署今(31)日表示,近日已修正溫室氣體增量抵換處理原則,新增五項抵換來源,包含淘汰老舊汽車換購電動車、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等,使科學園區等開發單位抵換來源更廣泛,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力道。

聯合國支持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稱,社會上污染最嚴重的10%人群要為氣候變化背後每年近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責,這為針對精英群體的政策創造了“強大動力”。這一國家內部的“碳不平等”現象,為針對最大污染者徵收財富稅提供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