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大年初四(25日)風光合力發威,太陽光電發電量最高超過5GW,風力發電量穩定帶來約1GW。25日中午12時32分,太陽及風力瞬時發電量合計達623.3萬瓩,風光滲透率首度突破三成,相當於每3度電中,便有約1度是綠電。
因應國家減碳政策與全球ESG浪潮趨勢,被列為碳排大戶的石化業者紛紛布局各式新能源、尋求轉型契機。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碳稅即將開徵,工商協進會11日提出八點建言,促政府速定相關子法,碳費徵收須考量企業整體競爭力、日後超徵稅收提撥一定比例協助企業溫室氣體減量等,以減少對工商界的衝擊。
受俄烏戰爭影響,國際能源價格大漲,台電去年虧損達新台幣2675億元;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今年預計再虧2785億元,至年底恐累虧逾5400億元,除政府1500億元增資,也會向電價審議委員會爭取電價調整空間。
立法院10日 三讀通過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時隔8年大幅修法,明定我國應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成為未來氣候治理主要法源。
針對非核家園與淨零爭議,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減碳目標是讓碳排減下來,不是要核能才可達淨零碳排。
防堵「假養殖真種電」,農委會上週(12/29) 預告修法 ,未來除了發電自用以外,要在農牧用地設置室內漁電設施,僅限於環社檢核先行區及優先區;若要在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申請漁電,也必須是目前仍有養殖事實的既有魚塭。
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實驗的重大突破令全球振奮,世界朝零碳排能源及緩和氣候變遷邁進一大步。然而專家也表示,目前研究仍在實驗階段,距離真正商業應用還需要大筆的研究經費投資,而且不會像大家以為的那麼快發生。持續開發再生能源並降低碳排放,才是達到 巴黎協定 目標的務實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