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人類經濟活動超過地球負載,二氧化碳異常增加,破壞了自然界的大氣比例平衡,減碳成為全人類共識,負碳技術則是達到淨零的主要作法。
全球第一個課徵跨境碳稅的法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已在2022年12月在歐盟理事會取得重要進展,預定會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申報。
據香港商報報導;港交所與沙烏地阿拉伯證交所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金融科技、ESG互掛上市。正率團出訪中東的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鼓勵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赴港上市,將努力降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門檻,調整上市規則。
美國於去(2022)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大力補助綠色產業,歐洲市場跟著震盪。
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20日將向總統蔡英文「拜晚年」,並將當面向蔡英文表達台灣將面臨氣候變遷、地緣政經衝突、國際經貿加速整合及淨零碳排等多元挑戰與難題,盼政府從台灣應扮演的角色,策定全球市場與兩岸經貿並重、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更盼核能、氫能都納入減碳能源考量。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去年11月COP27在埃及盛大舉行,此次大會被定位為「督導落實的峰會」(Implementation COP),並以「共同落實」(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為大會標語,針對減緩、調適、資金及合作四大策略設定達成的目標。
除了汰換電動運具外, 環保署 日前修法公告增加四項農業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措施,但環團認為助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