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我國2050年淨零規劃,電動運具是重要的一環。交通部22日召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提出明年起停止補助柴油公車,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率100%等目標。

國土應該留白,台灣不應插滿風機,能源還有很多替代方案,斷不能以海洋生態、環境和空間為犧牲。

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 (規劃設計篇第二版)」通過第三方公正單位-英國標準協會(BSI)的查核確認,今(21)日舉辦授證典禮,由BSI東北亞區協理張嘉倫代表頒證,水利署長賴建信代表受證,在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見證下,典禮順利圓滿完成。

我國森林、海洋、土壤三大自然碳匯路徑出爐。透過推動新植造林、國產材利用等政策,農委會提出2030年自然碳匯增量135.75萬公噸,2040年達1000萬公噸的目標。相關政策包括推動草生栽培、建立土壤碳匯監測機制,2024年還將推出海草床復育示範區。

台灣預計二○二四年起徵收碳費。據了解, 環保署 今年首度委外研究,針對每公噸排碳課徵台幣一百元及三百元兩大方案進行影響分析,但報告認為,兩者對總體經濟衝擊皆不顯著,其中若收三百元,約減損六百億元,僅占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二,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十 美金 (約台幣三百餘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於20日清晨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設立一個「損失與損害」基金,由富國支付窮國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

聯合國 第27屆氣候峰會( COP27 )昨舉行「加速農業氣候調適」的周邊會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席科學家伊洛維(Ismahane Elouafi)出席發表演講。

全球企業永續論壇(GCSF)昨天辦理第二天實體論壇,主席簡又新參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年會時表示,溫室氣體中以範疇三最重要,因為品牌公司要把供應鏈的碳排納入,因此中小企業若趕不上時代會被淘汰,另一方面來看也是企業供應鏈重整時機,「誰能夠減碳成功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