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出口競爭力 應納入淨零政策核心目標

全球第一個課徵跨境碳稅的法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已在2022年12月在歐盟理事會取得重要進展,預定會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申報。CBAM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出口到歐盟商品。CBAM構想在2021年提出後,就受到各國的關注,加拿大及英國希望能加入,美國最近也提出綠色鋼鐵俱樂部(Green Steel Club)的構想與歐盟協商,可以預期CBAM機制很可能在國際間擴散開來。出口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發展的重要動能,不過政府在規劃與展開淨零政策時,出口競爭力從未成為被關注的議題,更遑論成為台灣淨零政策目標的一環。

出口對台灣的重要性,從影響國民所得角度看,2020年出口依存度(出口/GDP)達51.6%,從主計總處2022年第四季所公布的GDP概估了解:在第四季出口負成長5.09%,導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降至-0.86%,可見其影響GDP的顯著程度。從影響就業者角度看,按過往研究報告推估,受到出口直接間接影響的就業者應超過400萬人,占總就業人數35%~40%左右,其影響也相當顯著。這也是歷來台灣產業發展策略非常重視出口的原因。

按歐盟目前所通過今年所要實施的方案,將先請進口商申報進口產品的直接與間接碳排放量,及在原產國已支付碳價;在2027年正式實施起,進口商除須回覆前次申報內容所對應的CBAM憑證數外,還必須購買進口量對應之CBAM憑證數,即大約按產品進口量支付按當時歐盟碳交易價格與在原產國已支付碳價的差額。簡單說,即如果台灣廠商在台灣支付低於歐盟碳交易價格的碳費,出口到歐盟時得補足差額給歐盟。更重要的是,如果進口商無法具體提出產品碳排放量時,歐盟將會以所有出口到歐盟國家最差10%的產品碳排放量逕予以認定。查詢最新資訊,歐盟2023年最新碳交易價格大約落在87歐元附近,而美國加州、澳洲及紐西蘭的價格則是落在29~72美元之間不等。

在CBAM初期預定納入課徵碳稅的產品中,台灣對歐盟的出口比重並不高,近年以鋼鐵、鋁及其下游產品如螺絲、螺栓等比重稍高些。不過,台灣對歐盟的出口比重約7.1%,歐盟為台灣第四大出口市場。CBAM課徵碳稅的產品類型範圍,預期將會持續擴大。如果再加上未來英國、加拿大、美國,甚至其他先進國家為了拉齊出口市場貿易條件,也開始建立類似的跨境碳稅機制。「直、間接碳排量」乘以「碳交易價格-碳費」,將會成為影響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按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臺歷年的統計,電力業及鋼鐵業一直都是排放量的前兩名,在2020年在287接受查證業者中,電力業之排放量為最大宗,占總排放之54.97%,其次則為鋼鐵業,占總排放之13.04%。再者,經濟部2022年公布2021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509公斤,代表現行每發一度電要排放0.509公斤二氧化碳,這個成績在全球統計評比為後段班。

從這些簡單的數據,大約可以預期到台灣的高間接碳排量(大約就是電力排碳係數),未來將成為台灣出口業者出口競爭力的沈重負擔。如果碳費定在10美元,則台灣廠商將需支付相當高的差額給歐盟。

去年12月,政府提出2050年淨零12項戰略,當中的前六項與產業界出口時須承擔的直、間接碳排量息息相關,每項戰略也都提出預定在2030年及2050年發電的減碳量或是業者的節電量。只是,當中有許多戰略仍在示範階段,雖然各戰略也都提出將獎勵輔導,但不清楚獎勵對象、規模及獎勵的經費來源,以及預期有多大範圍的廠商願意或有能力參與。

綜合以上的各種資訊與討論,可發現一旦各國開始實施碳邊境稅措施,在國內諸多淨零政策仍在啟動初期,電力碳排係數無法真正下降,許多具體措施與細節仍不明朗,例如如何綜合提供管制及誘因機制引導產業界研發投資參與的情形下,恐怕台灣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將會因為沒有跟上國際「綠色」的腳步而大幅降低。建議政府,台灣產業的綠色出口競爭力提升過程與目標,應納入淨零戰略的核心目標。

相關新聞

新內閣人事出爐,準閣揆卓榮泰昨(23)日宣布財政部長由莊翠雲留任,並交付三項任務,包括續推囤房稅2.0、新青安貸款、落實綠色金融。...
賴清德總統即將於520就任,新內閣宣布的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是保險專長,各界寄予厚望。有關保險業的監理,目前最重要的議題是,...
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灣的經濟是由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所帶動,經不起電力不穩定帶來的衝擊,...
昨天為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及副總統賴清德共同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蔡英文在會中細數近年推動能源轉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