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本報告概述RE100在2024年於台灣的倡議工作,著重說明針對取消國產化規定(Local Content Rules, LCR)建議背後的理由。此外,報告深入探討近期市場上新創的採購模式,並分析這些模式是否可符合買方在再生電力採購的三大評估面向(3A原則):「可負擔性」、「易取得性」及 「外加性」。
日本政府17日發布「能源基本計畫」修正案,提出2040年度各能源發電占比目標,其中刪除「盡可能減少對核能依賴度」文字,以及屆時佔比20%的核電目標。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上週開幕,週五(15日)主題為「能源與和平」,大會提出三大能源倡議,聚焦於再生能源、氫能與國際儲能目標;除能源倡議以外,作為本屆氣候峰會重要議題的 全球氣候金融新目標(NCQG) ,由專家組織與發展中國家代表提出的兆元美金目標,各國代表仍在協商僵局,並期盼18日登場的G20峰會能夠協助談判有所突破。
國家 氣候變遷 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12)日表示,核能是不排碳的電力,可以打擊通膨、壓低電價,如果台灣排碳可以降低,出口產品的碳稅也會降低,有利於產業界競爭力。
中火二期通過環評,將會新設4部燃氣機組,但並未如承諾拆除相同數量的燃煤機組,而將轉為「緊急備援」使用,環保團體要求台電履行承諾「增一拆一」,並有在野黨立委提出刪減台電購煤預算案做為反制。
台灣面臨缺電問題迫在眉睫, 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表示,全世界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最安全的能源,應儘快啟用核四,並呼籲主事者若當初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現就算是「朝令夕改」亦可。
根據經濟部16日所提的「我國電力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劃」,將原訂2025年達成的太陽光電總量20GW目標,調整為2026年完成,而台積電在17日召開法說會,分析師關注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積電未來是否考慮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則回應,政府已保證會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援,無論是來自核能發電廠,或綠電等其他來源。
今年以來,Google、Amazon、Meta和Microsoft等科技巨頭公司紛紛大增對於核電廠的需求,這些公司需要大量低碳、全天候運行的電力來運行其資料中心。上個月,微軟宣布將重新啟用位於賓州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停用的核電廠,投資者表示,科技公司願意支付的高溢價可能也會引發對新核電廠的投資熱潮;然而,在這些熱情背後,依然存在著結構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