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基金挺海洋永續 企業回歸規劃水資源安全

水資源、海洋生態和企業經營很有距離,海洋污染來源之一的航運業近期才被盯上,部份業者倡議綠色航道、兼顧減碳目的。

法國巴黎銀行預計在2025年前,投入10億歐元協助客戶進行生態轉型,並利用新發行的「藍色經濟基金」直接投資藍色經濟,特別把資金注入新創團,包括集團內部的新創加速器,以及永續海洋聯盟等外部組織成立的新創公司。

CSRone永續智庫指出,由於氣候變遷、海洋和淡水系統的退化,加上人為廢水的汙染,加劇全球的水問題,水太多、水太少、水太髒等,伴隨而來颶風、洪水、乾旱、野火等,對市場、企業經營都帶來影響,包括升高企業的營運成本。以台灣為例,2021年上半年歷經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缺水造成新台幣80億元農業損失,許多水庫蓄水量創新低影響電力供應,連帶導致半導體業面臨缺電,「水資源應該被列入氣候策略中最優先處理的議題,重要性甚至超過淨零目標。」

海洋生態、水資源問題早就存在,法國巴黎銀行回顧2010年以來,總計為8個海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研究項目,提供了563萬歐元的資助。2021年初開始的Act for Ocean計畫,與潔淨海洋基金(Pure Ocean Fund)合作,支持海洋生物多樣性相關創新專案,即是實際作法之一。銀行端亦擴展到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互動,如企業客戶、其他金融參與者,鼓勵大家一起落實,如簽署了船舶融資全球框架波賽頓準則(Poseidon Principles)。

對於水資源問題,企業若持續「不採取行動」,CSRone永續智庫引用非營利組織CDP的分析,認為企業將會多付出5倍以上的財務成本代價;相對地,若企業積極發展與水資源相關的創新轉型,則商機可高達7.1兆美元。

CDP並呼籲,企業應該超前部署,制定具有韌性或能創造新商機的「水資源安全」(water-secure)策略。將有利於企業大力脫碳。企業也應參考標竿企業案例,正視「廢水」用於再生能源的潛力。

相關新聞

近期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產業大咖群聚,全台掀起AI旋風。「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等人親自來台,...
碳有價時代來臨,企業碳焦慮越滾越大,「台灣碳交易之父」、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認為,碳權是重要避險工具,企業在等待負碳技術成熟之前,...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挑戰,台灣也將訂下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但為實現非核家園,台灣核電廠陸續除役,國內也掀起核電廠延役與否的討論,...
根據國際諮詢公司Resonance Consultancy新近發布的「二○二四全球最佳城市」(World's Best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