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獎 3學者讓人類更理解氣候變遷獲獎

諾貝爾物理獎5日公布,由日裔美籍學者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哈斯曼(Klaus Hasselmann)及義大利學者帕里西(Giorgio Parisi)共享殊榮,因為他們的研究有助於解釋和預測自然的複雜力量,包括讓人類更理解氣候變遷。

負責給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90歲的真鍋淑郎及89歲的哈斯曼因為「地球氣候物理模型、量化變異度及可靠預測全球暖化」的研究成果,共同獲得總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184萬元)的半數,另一半獎金則頒給73歲的帕里西,表彰他「發現從原子到行星範疇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

三位得主都在研究所謂「複雜系統」,氣候只是其中一項。這次物理獎頒給兩種不同領域的物理學,兩個領域在許多方面截然相反,但都意在了解看來混亂隨機的事物,以便做出預測。帕里西研究次原子粒子,真鍋與哈斯曼則研究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全球大規模力量。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複雜系統的特性是隨機及混亂,而且難以理解。今年獎項肯定用於描述它們及預測它們長期行為的新方法。」

頌辭寫道,真鍋及哈斯曼「為我們了解地球氣候,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地球氣候奠定基礎」,帕里西「因為他對失序物質及隨機過程理論的革命性貢獻而獲獎」。

目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鍋,從1960年代起透過研究說明大氣二氧化碳增加如何使全球地表溫度提高,為目前的氣候模型打下基礎。

約10年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的哈斯曼解釋了為何天氣本質看似混亂,氣候模型卻可靠。

頌辭寫道,義大利羅馬大學教授帕里西「建立深奧的物理和數學模型」,使理解數學、生物學、神經科學、機器學習等領域的複雜系統成為可能。

帕里西被問到是否預期自己獲獎時說:「我知道有不容忽視的可能性。」

哈斯曼則向瑞典TT通訊社坦承對得獎有些困惑:「我還沒搞懂這件事,但感覺太棒了。我覺得我這一生並沒做過太多研究,但是跟同事一起研究很有趣。」

相關新聞

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CNN專訪時表示,美國應該「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並將科技製造業遷回國內。此外,...
大陸海關總署14日公布最新外貿成績單顯示,在搶出口效應仍存等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6月份出口與進口年增速均優於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不,他們尚在巔峰...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專業預測人士的季度調查,與三個月前相比,經濟學家們現在預計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將更強,衰退風險更低,通貨膨脹也將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