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6月進出口增速 優預期

 

近一年大陸進出口變化

大陸海關總署14日公布最新外貿成績單顯示,在搶出口效應仍存等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6月份出口與進口年增速均優於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統計局15日將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速,綜合多項指標數據預估,第二季GDP仍有望實現5%以上增長,但分析師也預期,下半年出口或將轉弱。

兩岸貿易方面,6月份大陸出口至台灣69.67億美元,年增3.4%,自台灣進口171.48億美元,年增2.4%。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至台灣390.76億美元,年增8.5%,自台灣進口1,087.04億美元,年增12.5%。

海關數據顯示,大陸6月份進出口總額為5,356億美元,年增3.9%,其中出口3,251.8億美元,年增5.8%,優於市場預期的5%。進口為2,104.1億美元,年增1.1%,亦優於市場預期的年增0.3%。6月份貿易順差1,147.7億美元,市場預估為1,121億美元。

累計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3.03兆美元,年增1.8%。其中,出口1.81兆美元,年增5.9%。進口1.22兆美元,年減3.9%。貿易順差5,859.6億美元。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今年上半年外貿規模穩中有增、質量優中有升,成績實屬不易。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增加,下半年中國外貿穩增長仍然需付出艱苦努力。

從貿易夥伴看,上半年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為東協、歐盟和美國,其中對東協出口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3%,對美國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10.9%,對歐盟出口則成長6.6%。王令浚稱,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中國不斷擴大「朋友圈」,也實現了「變量可控」。

展望未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7月出口成長下行風險較大。主要原因是各類「轉出口」、「搶出口」進一步減弱,現有約41.3%的美國對中關稅會持續顯著抑制對美出口。同時,外需整體放緩也會導致大陸對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各類經濟體出口增速放緩。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成長5.2%,在貿易戰中超越預期

中國經濟第二季增速略高於預期,在美國關稅面前表現出韌性,但分析師警告稱,逆風加劇將加大政策制定者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迄今為止,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避免了經濟急劇放緩,部分原因是脆弱的中美貿易休戰和政策支持,但隨著出口失去動力、價格持續下跌以及消費者信心仍然低迷,市場正準備迎接下半年經濟疲軟。

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定於 7 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是否將出台新的刺激措施,該會議可能會決定今年剩餘時間的經濟政策。北京方面加大了基礎建設支出和消費者補貼,同時穩步放鬆貨幣政策。 5月,中國央行降息並注入流動性,作為緩解美國總統川普貿易關稅對經濟影響的更廣泛舉措的一部分。

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而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經濟成長大幅放緩,政府可能會增加赤字支出。但中國觀察家和分析師表示,單靠刺激措施可能不足以解決根深蒂固的通貨緊縮壓力,6月生產者價格跌幅達到近兩年來的最快速度。

隨著消費者勒緊褲帶、美國關稅風險加劇,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經濟第二季放緩幅度小於預期,顯示對美國關稅的抵禦能力,但分析師警告稱,國內需求疲軟和全球貿易風險上升將加大北京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
 
迄今為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避免了經濟大幅放緩,部分原因是政策支持,以及工廠利用中美貿易休戰的機會提前發貨,但隨著出口失去動力、價格持續下跌以及消費者信心仍然低迷,投資者正準備迎接下半年經濟疲軟的局面。政策制定者面臨著實現 5% 左右的年增長目標的艱鉅任務 - 鑑於國內根深蒂固的通貨緊縮和疲軟的需求,許多分析師認為這個目標過於雄心勃勃。
 
7/15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年比成長 5.2%,低於第一季的 5.4%,但略高於路透社調查中分析師預期的 5.1% 的成長。精準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表示:“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超過了 5% 的官方目標,部分原因是前期大力發展出口。”“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成長高於目標,使得政府有空間容忍下半年經濟出現一定放緩。”
 
折線圖顯示了中國GDP年比和環比變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季計算,4月至6月國內生產毛額成長1.1%,預期成長0.9%,上一季成長1.2%。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定於 7 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是否將出台新的刺激措施,該會議可能會決定今年剩餘時間的經濟政策。

北京方面加大了基礎建設支出和消費者補貼,同時放寬了貨幣政策。今年5月,中國央行降息並注入流動性,作為緩解美國總統川普全面加徵關稅對經濟影響的更廣泛舉措的一部分。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經濟成長大幅放緩,政府可能會增加赤字支出。

 

 

陸上半年消費增5.0% 官方稱已成經濟增長主引擎

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指出,2025年上半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人民幣24兆5,458億元,年增5.0%,較第一季加快0.4個百分點。大陸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上半年「三駕馬車」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居三項之首,第二季進一步升至52.3%。他指,從相關數據可見,內需特別是消費,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6月的消費增速略有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比增長4.8%,月比下降0.16%。分消費類型來看,2025年上半年,商品零售額達人民幣21兆7,978億元,增長5.1%,餐飲收入達2兆7,480億元,增長4.3%。儘管整體增長放緩,但消費依然是支撐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

至於居民收入方面,大陸統計局指出,2025年上半年,大陸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人民幣2萬1,840元,較上年同期名目增長5.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4%。其中,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高於城鎮。具體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8,844元,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1,936元,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6.2%。

另,上半年,大陸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萬8,186元,年增4.8%。分城鄉來看,城鎮居民中位數為2萬5,380元,增長4%;農村居民中位數為1萬零60元,增長5.5%。同期,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萬4,309元,名目增長5.2%,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5.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萬7,545元,實際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9,733元,實際增長6.1%。

不過,在消費回升的同時,投資面則呈現結構性分化。上半年,大陸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達24兆8,654億元,年增2.8%;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整體投資年增可達6.6%。分領域來看,基礎設施投資成長4.6%,製造業投資增長7.5%,顯示實體經濟支撐力仍存;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11.2%,仍為拖累主因。6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亦出現月比下降0.12%。

盛來運表示,上半年「三駕馬車」(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貢獻率,分別是52%、16.8%及31.2%。他指,第二季「三駕馬車」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2.3%,較首季略有提升;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24.7%,貨物和服務淨出口貢獻率23%。他說,由幾個數據可看到內需,尤其是消費是促進GDP成長的主動力。

盛來運說,從下半年的情況來看,儘管外部環境還有不少不確定性,內部結構調整壓力較大,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但綜合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同時,消費政策在下半年還會持續發力。下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進一步做強國內大循環,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

相關新聞

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CNN專訪時表示,美國應該「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並將科技製造業遷回國內。此外,...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不,他們尚在巔峰...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專業預測人士的季度調查,與三個月前相比,經濟學家們現在預計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將更強,衰退風險更低,通貨膨脹也將降溫。
《金融時報》昨日報導,美國防部施壓澳洲及日本,要求其針對「台海戰爭中的立場」表態。不過,據《衛報》、《路透社》等消息來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