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韻采/《F1》譜出好萊塢新紀元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不,他們尚在巔峰。此片雖有Apple投入製作,卻走了回頭路,選擇在大銀幕而非自家串流平台上首映,憑藉大明星與F1一搏票房紅利,算是好萊塢近年票房下滑的逆轉勝。

《F1》的片名簡單粗暴,讓人一目瞭然,不會對劇情有高度期待。相反地,人們進戲院就是為了體驗F1賽車的速度與臨場感,果然不負眾望。為了捕捉車手角度與速度感,導演約瑟夫柯辛斯基(Joseph Kosinski)運用了早先拍攝《捍衛戰士:獨行俠》的經驗,在車身上架設多個sony特製的袖珍型imax攝影機及iPhone記錄,並佐以無人攝影機及吊臂攝影,以捕捉同時間的全景與俯瞰視角,打造全方位無死角的賽事歷程。本片並在F1賽場實拍,除了主角的車隊外,全是真正的F1賽車與車手,包括本片監製為七次F1冠軍漢米爾頓(Lewis Hamilton)的出鏡。幾段車禍對撞劇情,也都是復刻真實事件,可謂好萊塢拍給F1車迷的定情禮。

戲裡戲外,本片有多處符碼交織對比。本片著力在兩位車手的世代抗爭,對應著湯姆克魯斯與布萊德彼特這一代巨星之後,好萊塢尚未有能撐起票房的一線男星;又如Apple才剛剛撤除電動車部門,轉而投身燃油引擎的電影夢;以及相較於F1品牌的高齡化,本片融入車體改裝與競賽策略依賴數據演算的情節,刷了一把高科技潮感。

未來從歷史看,《F1》或許標示了一個新電影紀元,電影不再是大眾娛樂,它只保留給對聲光有極致需求,願意付高額票價進高級配備影院享受的觀眾,而也只有這種靠大明星、大IP與高科技堆疊的「預製爆款」才會在影院上映。

好萊塢以《F1》證明了自己沒有被串流平台取代,反而浴火重生。這樣自癒的影業更攻城掠地,進一步以龐大資本及其工業化的製程整合其他國家影業,於是我們有了結合韓國孩提遊戲與《大逃殺》驚悚劇情的《魷魚遊戲》,有了突破日本劇情舒適圈的《AV帝王》與《金魚妻》。

但韓國影視業正因Netflix的大舉投入,面臨製作成本居高不下,無法負擔一線明星的片酬,惡性循環下,只能拍不須大場面的浪漫愛情劇或親情戲,限縮多元類型的戲劇製作,形成影視業已淪為Netflix和好萊塢的打工人之發展隱憂。日本也不遑多讓,即便日劇不是Netflix的主力,有限的投入也已讓日本影劇界頂不住了,舊劇重拍如《東京愛情故事》或「定番內容」如拍了七季的《派遣女醫》,試圖鞏固老觀眾。

位於夾縫中的亞洲影視業將何去何從?這是一張沒有簡易答案的考卷!

相關新聞

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CNN專訪時表示,美國應該「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並將科技製造業遷回國內。此外,...
大陸海關總署14日公布最新外貿成績單顯示,在搶出口效應仍存等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6月份出口與進口年增速均優於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專業預測人士的季度調查,與三個月前相比,經濟學家們現在預計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將更強,衰退風險更低,通貨膨脹也將降溫。
《金融時報》昨日報導,美國防部施壓澳洲及日本,要求其針對「台海戰爭中的立場」表態。不過,據《衛報》、《路透社》等消息來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