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美國聯準會(Fed)發布最新決策,應會宣布啟動縮減購債,此外Fed料將擘劃後疫情時代的政策路線,美將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跨出收回貨幣刺激政策第一步,但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對升息仍保持耐心,由於市場不確定性,Fed表現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都有風險。

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主辦國英國一再強調,本屆重點是「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美國總統拜登也稱要籌錢對抗暖化。

環保署10月預告修正草案,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收「碳費」並專款專用。

中央銀行4日公布第三季理監事聯席會議議事錄摘要,指通膨動向為「數位理事表達關切」,討論重點較上季開會進一步關切到家計部門的通膨預期,認為會比實際值高出許多,建議央行要對通膨預期及調查方法進行更多研究,特別是轉變的重要訊息。

COVID-19之後,多國經濟停擺影響政府稅收,甚至還需提升財政支出來刺激經濟,多國政府舉債不斷攀高,主權債務危機隨之上升,各國為紓困救經濟瘋狂印鈔票,學者專家認為,這雖是不得已的做法,但也應尊重央行的獨立性,並應維護財政紀律。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舉辦「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四場次,主題是「政府財政新幻術!無上限財政赤字與新貨幣理論?」與會專家學者都認為,為振興經濟「被迫」大量印製鈔票,是不得已的做法,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以後會由後代子孫來還的。

房價居高不下,引發民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日排審立委所提各版本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囤房稅),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囤房稅不是解決高房價問題的萬靈丹,財政部會在3個月內提出修法評估及報告與地方政府溝通的結果。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未來全球作物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