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指出,2022年台灣經濟四大難題,面對嚴重的疫情,明年國際景氣勉強維持在4%左右水準,雖然主計總處預估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為4.15%。但台灣經濟仍然面對不少的問題,值得政府與企業謹慎因應。
編者按: 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於12月25日逝世,享年85歲。史景遷出生於英國,曾長期擔任耶魯大學教授,他研究中國歷史,以獨特視角、以講故事的方式寫作。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為《追尋現代中國》,從17世紀的明朝鼎盛時期講到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示威遊行,娓娓道來的敘述橫跨近四百年的中國歷史。
《日經》報導,大規模的貨幣寬鬆等影響,美元的供給量持續增加,相對於黃金的價值大幅下降,未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將啟動貨幣緊縮,各國央行對美元地位的存疑難以消除,全球中央銀行和公共機構正在增加黃金的持有量作為外匯儲備資産,資金持續從美元流向黃金。
《日經》報導,美國拜登政府2021年面對的最主要政治課題是超預期長期持續的高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取消了「暫時性」這一表述,至今無法預測物價趨於平穩的時間。通貨膨脹長期化的誤判有可能動搖軸心貨幣美元的信用,也有可能影響到中美兩國之間的抗衡。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施行期限將延長十年至2031年底止,且新增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新劑型製劑,以及創新技術平台、受託開發製造(CDMO)生技代工業等,均納入適用範圍,《工商時報》整理五大重點如下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源於「供應鏈瓶頸」,聯準會誤以為供應鏈的問題短期內就會解決,不認為貨幣政策須要有所因應。央行誤判情勢而遲遲不出手的狀況,令人對照聯想到的,是四十年前爆發的全球通膨。
編者按: 針對福島5縣食品開放議題,引起社會關注,日台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近期表示,維護國民食安是台灣政府的負責,是否開放福島食品,就按照國際與科學標準,他「等待著台灣自己的決心」,他也強調台灣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沒有連結。
編者按: 四大公投落幕,反萊豬議題未通過後,不少人都好奇接下來是不是要處理日本核食的問題。繼 22 日傳出政府已經開始研議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的食品進口,引發外界對「核食將來台」的恐慌後,23 日經濟部長王美花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以「開放日本核食對我國加入CPTPP之影響與因應之策」為題,進行報告與備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