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台電規劃要填海造陸興建我國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引發爭議。雖然台電強調,填海造陸面積已縮減1/3,但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仍質疑,台電未詳細評估替代方案,執意要活埋海洋生態,替海送終。
歐盟計劃於14日公布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計畫,內容涵蓋12項政策,範圍鎖定能源、工業、運輸與家庭等四大領域,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大幅降低碳排量。
全國幼兒園持續停課,指揮中心卻又開放有需求的家長可把孩子送托,且人數無上限。根據訪查,七月起不少私立幼兒園的孩子明顯增加,隨著今起微解封、陸續有家長回職場,預料到幼兒園的孩子將更多,實質上形同解封。幼教團體也批評政策矛盾,認為指揮中心不讓幼兒園全面復課,卻又不能拒收托,甚至有幼兒園被民眾檢舉室內群聚,園所深受其擾。
5月中旬國內疫情影響,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管制趨嚴,影響經濟活動,勞動市場受重創。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受僱員工人數月減5.2萬人、經常性薪資月減0.75%,雙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工商社論》指出,2021年是「政府vs.科技巨頭」的反壟斷戰爭元年,而且是各國政府全球一致的方向,帶領我們進入網路新世界的臉書、蘋果、亞馬遜、谷歌,外加千禧年之前已經與美國政府打過反壟斷戰爭的微軟,乃至推特、抖音這些後起之秀,科技巨頭(Big Techs)面對一波又一波越來越強烈的政治逆風,科技反壟斷的大勢一路向前不回頭。
編者按: 本日傳來台積電、鴻海及永齡基金會,已順利各買到500萬劑BNT疫苗的消息,購買疫苗預計最快9月底依序抵台。對於接下來疫苗施打的政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同島一命、先打一劑」,呼籲政府先建立最大程度的族群保護力;媒體人陳文茜也呼應先打完第一劑,在疫苗數量不足下,盡快讓台灣達到群體免疫的階段。
公費疫苗登記預約平台開放第九、十類民眾登記施打意願,並以此作為撥補疫苗數量依據,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天表示,前三梯次的預約疫苗都是AZ,最快7月16日就可開打;令人質疑的是明明莫德納和AZ疫苗到貨量相當,莫德納疫苗也打得很順暢,何前三梯次無法做選擇?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BioNTech SE(BNT)宣布,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分別與台積電、鴻海和永齡基金會,以及裕利醫藥正式簽訂《銷售協定》,復星實業將向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委託的裕利醫藥銷售共計1,000萬劑mRNA新冠疫苗,該等疫苗將被買方捐贈予臺灣地區疾病管制機構用於當地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