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疫情衝擊 受僱人數創同期最大減幅

5月中旬國內疫情影響,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管制趨嚴,影響經濟活動,勞動市場受重創。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月受僱員工人數月減5.2萬人、經常性薪資月減0.75%,雙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5月中下旬疫情來得又快又急,部分內需型服務業受到影響」,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這次調查中的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薪資、工時三面向,均可看出疫情衝擊。

受雇人員減少

觀察受僱員工人數變化,5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11.9萬人,較4月底減少5.2萬人;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減少1.8萬人,批發及零售業減少1.3萬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則減少7000人。

進一步就人員入職、離職狀況來看,主計總處指出,因增僱或召回等原因入職的人數較上月減少 3 萬 1000 人(共 15 萬 9000 人),因辭職、解僱、退休等原因而退出之人數則高達 21 萬 1000 人,較上月增加 2 萬 9000 人,其中又以住宿及餐飲業增加 2 萬 1000人最多,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增加 5000 人次之,總體退出率達2.58%。

工時與薪資紛紛降低

5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4萬2863元,月減0.75%。陳惠欣坦言,5月經常性薪資月減0.75%,已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幅。從行業別來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其他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經常性薪資分別月減12.05%、5.20%及4.68%。

內需服務業生意不如以往,除了呈現在人力減少、工時也會下滑。陳惠欣指出,5月工作日數較上月多2天,但受到疫情影響,總工時僅增加5.8小時,甚至部分受衝擊的行業,總工時反而減少。

陳惠欣舉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總工時月減34.5小時,住宿餐飲業月減14.8小時,包含美容美髮的其他服務業月減7.9小時,教育業也減少4.7小時。陳惠欣表示,台灣6月仍受到疫情影響,加上畢業生陸續投入職場尋職,還是會影響失業率,就業人數也可能續減,但若7月疫情趨緩、相關產業回穩,加上政府推動紓困措施,相信勞動市場相關指標可以獲得改善。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