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為減輕氣候變遷造成缺水問題,水利署提出海淡廠興建計畫,新竹、台南廠環評案今天進行小組審查。環委要求補充鹵水影響評估、光電估算資料後,2案皆建議通過、送大會審查。

淨零路徑公布至今已過一周,這段期間關於路徑不可行、不切實際的論點也層出不窮,而路徑2030年的減排目標只有20%-30%,明顯將減碳責任推卸未來世代,馬上令人聯想到「公民訴訟權」。

隨著俄烏戰爭加劇疫後復甦走緩,成長放緩和高通膨所構成的停滯性通膨將重創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本周將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華爾街銀行高盛則預估,美國經濟未來兩年陷入衰退的機率約有35%。學者示警,台灣最快在第三季、最慢第四季就會出現停滯性通膨風險。

國家兩廳院攜手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為坪林國中打造一系列舞蹈藝術深化教育。除了邀請同學們到兩廳院欣賞 2022 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之演出、參與兩廳院導覽以外,更邀請《群像》演出排練指導劉奕伶老師至坪林國中,帶給同學們精彩的舞蹈課程,引導學生探索美與藝術的興趣。

編者按: 國內疫情再升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7日記者會上宣布,同意6歲到11歲兒童可施打莫德納疫苗,由於國外大部分兒童是接種BNT為主,尤其美國CDC唯一核准的兒童疫苗只有BNT,此舉引發疑慮。外界質疑,日前衛福部才宣布BNT兒童疫苗採正在談,那採買進度現在到底為何?攸關下一代的健康,政府須審慎面對。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明定徵收碳費將專款專用於11種用途。

政府打炒房,財政部還有招,據悉,為督促地方政府合理評定稅基,財政部正評估修正《房屋稅條例》,要求未來地方評定房屋稅基結果,應報財政部備查

日前媒體報導,主計長朱澤民於立法院談及痛苦指數,他以當前的通膨率及失業率推計,今年的痛苦指數有可能會超過6.0,這一席論述立即引起各方關注,《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全球生產技術、產業結構、貿易自由化程度已和4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痛苦指數升高,反映人民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政府不能視而不見。不過,痛苦指數升高並不能直接與停滯性通膨畫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