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本土疫情升溫,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月底可能出現單日破萬的情況,如何在共存局面下自我保護、兒童染疫相關問題也引起重視;指揮中心20日宣布,新增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脆弱族群打第四劑疫苗。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指出,一般民眾打第四劑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慢慢進入十至十一月,新冠病毒因低溫更猖獗,所有人可能都要打滿四劑疫苗。

面對俄烏戰爭、通膨飆升的惡劣情境,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2022年全球及主要國家CPI走勢逐月攀升,年增率預測值自年初來逐月上修,國內輸入物價指數攀增,輸入性通膨儼然成型,直接影響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俄烏戰爭引發原物料、零組件的供應鏈斷鏈,石油、能源價格飆漲之外,對糧食的充分供應、價格的波動,衝擊相當大。而因目前各方勢力介入,短期內戰事似乎也沒有止歇的跡象,對糧食的供應及價格帶來重大的威脅。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台灣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李永展19日辭世,文化部將頒贈褒揚狀,表揚李永展以生命力量推動台灣社造及對台灣社區營造的貢獻。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呼籲氣候變遷法草案應納入公民訴訟。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明定政府機關、學校等公營機關應優先採用在地生產農產品或以其為主要原料之食品,並優先輔導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食物浪費。

新冠疫情大流行使二○二○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百分之五點二。

為減輕氣候變遷造成缺水問題,水利署提出海淡廠興建計畫,新竹、台南廠環評案今天進行小組審查。環委要求補充鹵水影響評估、光電估算資料後,2案皆建議通過、送大會審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召開「台南海水淡化廠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及「新竹海水淡化廠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資料,2020年無颱風,西部降雨量僅為歷年平均值2至6成;2021年百年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