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者按: 未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各國都在力拼疫苗接種,目前歐美大國在成年人的接種人次已陸續達標,但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輝瑞(Pfizer)的新冠疫苗可能對青少年構成「更大的風險」,也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呼籲當局重新考慮向兒童接種疫苗的計畫。
聯合國氣候報告提出警告,中研院也示警,過去110年以來,台灣均溫上升1.6度,已超越全球平均1.07度,如果再不減碳,預估最快2060年,台灣恐怕就沒有冬天了。有學者指出,台灣碳排大戶,國營事業佔大多數,其中台電更是全台最大碳排大戶。而《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仍卡在環保署,拖累減碳腳步。
從缺水到淹水,短短幾個月、旱澇齊至的現象,更加證明氣候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當各界激起2500億前瞻治水是否有效的論戰時,比起「不淹水」,追求「不怕淹水」的承洪韌性,或許更是我們該重視的氣候調適能力。
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昨發布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直指二○四○年全球將增溫一點五度C,相比過去認為只要積極減碳仍能守住一點五度C的說法,最新報告更不樂觀。
全台豪雨成災,有立委質疑前瞻基礎建設宣稱投入2500多億元「水環境建設」,到底成效在哪裡?對此,經濟部水利署今(9)日表示,政府以前瞻水環境計畫建設了許多水利設施,此次氣候變遷的威力,工程雖然不能全面防範,但做到了讓淹水面積減少,退水速度加快的成效。
聯合國IPCC報告指出2040年全球將增溫1.5度,我國最高氣候政策法案「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但草案仍卡在環保署,拖累減碳腳步。
聯合國氣候報告發現,南極頂部冰蓋崩塌和融化,成為海平面上升主要驅動因素。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在華府與日本國家安保局長秋葉剛男會晤,台海和平穩定再次成會談焦點之一。兩人也強調美日共同維繫自由開放印太區域的重要性,明顯劍指中國。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近日表示,中國目前是習近平一人決策,為台海帶來空前不確定性,美國會多方強化區域嚇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