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美關稅談判,已經到了大限的8月1日,據悉大框架極有可能美國課台灣15%關稅,台灣開放美國進口產品零關稅,另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的談判小組,備極辛勞,如果能談到這樣的條件,相當不容易,要給予肯定。
美國對等關稅將於八 月將上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剛簽署 行政命令 ,而根據白宮最新公布的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台灣稅率為20%,高於日韓的15%。對此,總統賴清德今(1)天上午回應,台美雙方簽有保密協定,在未確定最後稅率前,雙方不得公布談判細節;未來談判完成後,攸關國會部分一定會向國會報告,取得國會同意,也希望在野黨能多給予談判團隊支持。
河浪武史:美國和歐盟(EU)7月28日公佈了關稅談判的協議內容。與日美協議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盟將取消對美國工業産品的關稅。就連重視國際規則的歐盟也甘願接受「不平等協議」,世界貿易正在從法治轉向力量支配。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的8月1日期限即將到期,美國總統川普已經陸續與美國前十大貿易赤字的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或者公布其關稅數字,目前唯獨少了台灣;有涉外人士分析,川普政府已經進入要求各國用巨額投資換低關稅的階段,就看台灣願不願意接受。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美國和韓國達成一項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南韓將提供3500億美元用於他挑選的投資項目,並購買價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美國同意對韓國徵收15%的關稅,比先前宣布的稅率低了10個百分點。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於台灣時間今晨7時25分發生規模8.8的極淺層強震,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確認震央距離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約131公里,震源深度126公里。受地震影響,俄羅斯北千島市沿岸已出現高達4公尺海嘯,但其他地區巨浪未如預期出現,許多地區隨後下調或撤除警示,引發外界關注:為何如此強震卻沒有掀起滔天巨浪?
根據金融時報與路透社報導,川普政府考量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不允許賴清德過境紐約,原先傳出8月的過境安排因而推遲。目前為止,總統府維持近期的論調,表示賴清德目前沒有海外訪問的規畫;美國國務院則表示,不評論假設性的狀況。
美歐27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美對歐盟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歐盟則承諾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且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不過,德法領袖卻批評,此舉不僅衝擊雙方經濟,而且根本就是屈服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