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版財劃法 5大修法重點一次看 本周立院攻防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財劃法中,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整體統籌稅款粗估達8213億元,一般性補助將扣除地方自辦事項1080億元,保留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共1421億元、計畫型補助維持2368億元。

院版財劃法修正五大重點。圖/行政院提供

相較去年底藍白聯手修正的新版財劃法,新增統籌分配稅款8874億元,加上2501億元一般性補助款、308億元計畫型補助款,共11683億元。政院主張,院版釋出財源達1兆2002億元,規模高於新版,也較過往的舊版財畫法增加1871億元。

中央挹注地方財源分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及計畫性補助;立院去年修正財劃法,要求中央額外釋出4165億元統籌稅款給地方,立院日前再修財劃法,明定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前一年、計畫性補助款不得低於過去10年同財力級次縣市平均。卓揆表示窒礙難行,「全面迎戰」。

整體而言,院版「財劃法」統籌稅款分配方式,將在滿足各地方政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及搭配財源保障機制後,再以「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兩大類指標進行分配,「基本建設需求」中也納土地面積、人口數、工業就業人口數、農林漁牧就業人數、農林漁牧業產值,讓分配更平均,兼顧農工縣市需求。


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修正草案共5項重點,第一為中央挹注地方再創新高,三項合計不低114年水準,院版財劃法將挹注地方1兆2002億元,創歷史新高;第二,修法後統籌分配稅款規模達8213億元,較114年大幅增加3537億元,因統籌稅款大幅增加,一般性補助將有1080億元回歸地方自辦事項,落實錢權相符。

第三,統籌分配稅款優先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地方政府維持常態運作所需支出優先獲得滿足,確保地方財政立足點平等,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元中,其中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維持1421億元,其餘1080億元納入基本財政需要額,以統籌分配稅款優先彌補。

第四,公式更公平,指標更均衡,22縣市公式將一致,解決誰分後分問題,整合地方政府多數意見,讓分配更均衡,也考量人口結構、土地管理及汙染防治成本,兼顧城鄉特色及區域均衡發展,同時滿足直轄市、農工縣市需求;第五,計畫型補助維持2468億元補助規模。

摘自聯合報  完整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24401/9151667

學者批政院版財劃法集權集錢 數字「偷換概念」

學者批評政院版財劃法是「偷換概念」,在數字上動手腳,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皆縮水,政院給地方的錢其實比在野黨版少了兩千多億元,實則中央收入占比拉高到百分之七十,「中央圖利自己,苛待地方」,變得更集權又集錢。

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表示,行政院標榜院版財劃法釋出更多財源,這說法根本不對,因為之前藍白版本釋出的金額達一點四兆元,這次卻是一點二兆元。此外,統籌分配稅款也將縮小比率,例如原本營業稅百分之百給地方,這次只剩百分之八十五給地方,統籌分配稅款的餅變少了。

他也質疑,一般性補助款原本兩千五百多億元,但這次院版因為分配給地方統籌分配稅款增加,所以只維持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一四二一億元補助,其餘一○八○億元由統籌稅款優先彌補地方財政收支差短,等於地方連一般補助款也縮水了。

「地方從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都變少了,政院怎會說釋出更多?」陳國樑指出,行政院說統籌分配比以前更合理是「偷換概念」,因為中央先減了一般性補助款,全部塞到統籌分配稅款,等於地方已不夠用,又拿自己的錢補貼自己。如果是中央政策,不能要地方出錢,例如中央訂出「班班有冷氣」,經費卻要地方自己出,這種屬於中央政策,一定要確保有足夠財源給地方,不能甩鍋地方。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說,明明政院給地方的錢比在野黨版少了二三二七億元,卻宣稱比過去多,實情是「中央圖利自己,苛待地方」。相對於在野版本,政院版反將自己砍的計畫型補助五八六億元,塞到在野版的「修法前水準」,變相貶低在野版的貢獻;一般補助又砍一○八○億元,統籌稅款砍六六一億元,實際比在野版少給地方二三二七億,中央收入占比拉高到百分之七十,圖利自己變得集權又集錢。

財劃法本周攻防

侯友宜:中央應公布分配數字充分討論

行政院版20日出爐,立法院今天程序委員會將決定是否排入周五院會議程。由於目前分配數字不明,各界質疑黑箱,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被問到此事時表示,中央應該把這次財劃法試算結果公布給大家,並做充分討論。

侯友宜說,新北市人均預算已經最少了,在人口指標裡面又把權重從45%降到18%,有時候看表面是不準,應該公布出來,讓大家清楚且可以充分討論。侯友宜說,討論完後,我們大家就並肩作戰往前走,因為這些都是人民的納稅錢,中央跟地方一起合作,讓地方能夠發展,中央也能夠做事,這才是人民之福。

藍白擋案 綠沙盤推演3劇本…仍難樂觀

政院版財劃法已送入立法院,藍營擬採拖字訣、白營嗆聲退回,卓內閣今天舉行行政立法協調會報,預料將觸及朝野攻防。民進黨內沙盤推演三劇本,包括政院版修法草案無法付委審查、付委審查遭拖延,以及付委審查討論折衷版本,綠營雖盼明天立院程序委員會有好消息,也坦言無法樂觀期待。

朝野持續針對財劃法修法攻防,在藍白聯手下,多年未修的財劃法已在一年內二度修正,政院也推出修正草案,最快明天能在立院程序委員會排入周五院會,以便交付委員會審查;目前國民黨團內意見分歧,民眾黨團堅持退回,綠營方面,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在行政院與民進黨立委溝通政院草案,並討論後續攻防。

民進黨人士評估,最差情況是藍白聯手在程序委員會階段擋案,讓政院版財劃法無法實質審查,若是如此,民進黨團不排除在廿八日提出變更院會議程,政院也會考慮後續救濟;次差情況為政院版財劃法順利付委,卻持續延宕,這也顯示在野存心拖垮中央執政,將選舉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該人士續指,第三種情況是最佳解,由於政院版財劃法獲多數縣市肯定,闖關仍有空間,若付委審查,執政黨會拿出最大誠意溝通。一名黨內人士指出,日前卓榮泰與立法院長韓國瑜邀財政委員會藍營立委先行溝通,儘管政院版草案獲肯定,卻不被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採納,民眾黨團又堅決退回,在藍白合框架下,無從樂觀。

有民進黨人士評估,政院版財劃法欲導正「重北輕南」情況,卻可能使選情本就艱困的台北市、新竹市因財源減少,選情雪上加霜。民進黨北市立委吳思瑤指出,財劃法是國家財政根本大法,縣市間各有需求,但討論應站在國家財政全面性、資源配置及均衡台灣,不該站在縣市本位或選舉利害思考,且政院版獲多數縣市認可,是當前最佳解,北市獲配數仍正向成長,只是透過指標合理調整,稍有回歸,應理性看待。

相關新聞

AI正掀起新聞革命。愈來愈多媒體使用AI,當作「乾坤日月刀」般多功能的奇門兵器。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