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兩岸先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前「經建會主委」、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18日下午在一場研討會分析,台灣能否進入CPTPP受政治影響,可能有3種可能的情境,還要看美國是否加入。若比照2002年兩岸同時進入WTO模式,因會員國與中國談判將花費很長時間,台灣加入將遙遙無期。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在104年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是國際少數將國家長期減量目標入法的國家。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21日)討論大潭藻礁爭議,經濟部、環保署及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等均出席。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在疫苗日漸普遍下,新冠疫情逐步回到可控的程度,生產、消費恢復正常,一年多來受壓抑的經濟,理應迅速回彈,有兩位數的成長,但是整體的圖像,並不如想像般樂觀。

編者按: 國際間各國疫苗覆蓋率陸續提升,全球已有7成國家放寬邊境管制;我國公衛學者對此指出,邊境解封能加速經濟復甦,建議政府與歐美國家協商,相互認證疫苗護照,讓施打2劑疫苗的民眾能快速通關。疫情指揮中心透露,已與歐盟規畫相互認證機制,現正針對歐盟要求、認證內容進行實質合作。

編按:根據《經濟學人》指出,全球陷入工資增長和通貨膨脹都異常高,政策制定者應該關注勞動力供應。到目前為止,復甦令人失望。隨著銀行賬戶枯竭和大流行減弱,2022 年將再次出現一些疲軟,導致工資增長放緩。貨幣政策制定者比平時更應該關注就業。

學者指出,國內教育過去著重氣候變遷科學研究,還沒跟上業界實務發展。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已持續參與氣候變遷大會10年,今年也將克服疫情帶來的不便,出席周邊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