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重組 企業大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在疫苗日漸普遍下,新冠疫情逐步回到可控的程度,生產、消費恢復正常,一年多來受壓抑的經濟,理應迅速回彈,有兩位數的成長,但是整體的圖像,並不如想像般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至5.9%,而作為全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第3季經濟成長率僅為4.9%,比今年第2季的7.9%下跌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能源與貨品趕不上疫情平復後的需求,讓各國通貨膨脹快速上升,美國與歐元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達5.3%與3.4%,均為十多年來的最高,而罪魁禍首就是全球供應鏈的斷裂。

我們在全世界都看到供應鏈的問題;英國日前的汽油荒,導致開車族大排長龍等加油,但其實英國並不缺油,而是缺油罐車司機,這是由於自從英國脫歐後,許多來自歐洲的貨車司機都不想再申請工作簽證回到英國開車,而造成英國在汽油供應鏈上最後一哩的斷鏈,最後使得加油站缺油。

美國的供應鏈則塞在港口,由於貨櫃裝卸操作手的怠工,導致等著裝卸的貨櫃車大排長龍,白宮一直在嘗試努力解決從肉類到半導體等各種產品的供應瓶頸問題,並在6月成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近日並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港口實行90天全天24小時的營運,儘快解決貨物積壓問題,但目前成效有限。

英美的供應鏈問題出在,疫情導致大量服務業人口失業,可是等到危機稍緩,失業者卻喪失工作意願,據統計,美國目前失業者有800萬,但卻有1,000萬個工作機會,不是人求事,而是事求人,自然造成斷鏈。

更嚴重的是全球能源供應的問題,由於全球對減碳的政治承諾,導致能源公司對傳統能源的投資銳減,不過這一年多以來,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壓制,能源需求變小,所以供需兩相可以平衡,但是自今年年中以來,各國經濟反彈,能源需求孔急,可是傳統能源產量不足,新能源的供應又趕不上,能源供應鏈也造成斷鏈,由煤、原油與天然氣組成的能源價格,自5月以來,漲了五成。

中國是當今的世界工廠,但為了2030年「碳達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目前正在「拉閘限電」,甚至調高電價,強制關閉高汙染產業,這勢必會對工業產出造成衝擊,而在可見的未來,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還不能取代「中國製造」,可是拜登政府仍然延續貿易戰,沒有降低中國進口貨的高關稅,也間接促成通貨膨脹,影響正常經濟。

當前的供應鏈危機,不僅僅限於初級原料及能源產品,而且擴及高科技產業,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高階晶片;晶片產業本來就有嚴謹的國際供應鏈分工體系,在美國把高階晶片視為戰略產業,對中國大陸禁運之後,已經打亂了原有的供應鏈,現在不只是低階的車用晶片短缺,連用於iPhone 13的高階晶片都缺貨,產量將比計畫少1,000萬部。

展望未來,供應鏈的問題可能會愈趨嚴重,首先,貿易全球化的趨勢將被中斷,就像川普打貿易戰一樣,任意豎起關稅或非關稅的貿易障礙;其次,全球對暖化設定目標,勢必影響生產成本與貿易,歐盟目前積極研訂課徵碳關稅,將來會被美國與其他貿易集團效法;最後,國際政治將成為決定供應鏈的標準,基於國家安全,中國會有紅色供應鏈,美國也會有自己的供應鏈,屆時各自分立,互不相關。

在過去,全球貿易供需是朝向成本最小化的趨勢前進,供應鏈的形成是靠經年累月的商業運作,但如今新的政治與貿易型態屆臨,新供應鏈能否順利重組起來,則是對所有企業的挑戰。

相關新聞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即將在5月20日就職,新 內閣 人事先後陸續已公布5波,賴清德今天親自公布國安首長人事布局,率領準國防部長顧立雄、...
缺電危機引發社會關注,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 核能 不是人類公敵」, 國民黨 立委與學者專家昨天宣布,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
當沖降稅的第二次延長將於年底到期,第三次延長的呼聲已起,甚至有單位鼓吹當沖降稅的「常態化」、永久釋出租稅優惠,從此沒有到期煩惱。...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