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排碳付費觀念 學者:短期碳稅、長期碳交易

     我國擬對排碳大戶收取碳費,但學者認為,短期仍應收碳稅,長期則要採取碳排放交易制度。

歐盟碳關稅二○二六年上路,我國將針對排碳大戶收取碳費,但外界批評碳費不足達到減碳目標。學者昨表示,碳費費率有限,短期仍應收碳稅,作為稅收才有更大應用空間,長期則要採取碳排放交易制度,加強減碳達成二○五○淨零碳排。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昨舉辦「台灣碳定價機制前瞻講座」。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建議,短期應先採碳稅,養成排碳要付費的觀念,並取得實際的排放資料,碳價格也可更明確。

蕭代基說,長期而言還是需要做碳交易才能創造更多減碳誘因,雖然台灣市場規模小,但可學瑞士跟歐盟將彼此的碳交易市場綁在一起買賣,台灣要找歐盟或許有困難,可考慮往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市場尋找。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全球碳排放量是理想中的四倍,應思考訂定合宜的碳定價機制,但要如何訂定、訂到多高的價格都需要審慎討論,但現在台灣只用碳費處理不可能成功,至少要徵收碳稅,未來稅收才可作為跨部會使用,因應更多氣候危機的挑戰及工作。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說,台灣應將氣候變遷當成攸關經濟安全的議題,但修法仍只交給行政院永續會,還是要參考科技會報作法,建立氣候會報。

相關新聞

新北地方法院於2025年6月24日 宣判 ,認定七法公司(Lawsnote)利用網路爬蟲大量擷取並重製法源公司所建構之法規沿革與註解內容,...
7月9日最後期限 川普稱不再暫緩 美媒指印尼、越南、韓國亦協商有望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於7月9日截止,大限距今僅剩9天。...
賴清德總統日前應民間團體邀請,展開「團結國家十講」,並已在這些日子裡完成第一講「國家」,與第二講「團結」、第三講「憲政關係」,...
專家座談 許嘉棟(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前央行副總裁) 幾位主講老師都談到人才問題,投資管道的人脈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