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展開團結十講 引發各界討論

賴清德總統日前應民間團體邀請,展開「團結國家十講」,並已在這些日子裡完成第一講「國家」,與第二講「團結」、第三講「憲政關係」,每一次發言都引發各界不同的聲音與討論,賴清德表示,他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的用意,不是要針對在野黨,是需要講清楚歷史真相與台灣主權的定位;直視中國日益嚴重的威脅,便能清楚明白「團結國家十講」的用意跟重要性。
團結十講為 「公民版國安簡報」
中選會公布7月26日為首波大罷免投票日,總統賴清德旋即展開「團結國家十講」。據了解,此規劃是延續自今年520總統就職週年演說的「國安簡報」概念,有別於向在野黨領袖進行的「機密版國安簡報」,而是向全民進行無涉機密且淺顯易懂的「公民版國安簡報」,希望能團結全民「共抗外來威脅」。
對於「國家團結十講」的用意,總統賴清德表示,對外,我國持續與國際民主友盟站在一起,深化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對內,則以具體行動,希望團結國人、朝野、國家,共同面對外來威脅。賴清德也說明,台灣是民主的國家,所以國家的主人們,對於國家大事,絕對有「知」的權利,他希望透過直接面對社會大眾,讓更多民眾了解,台灣當前面臨的嚴峻情勢,以及政府的立場與因應作為,才能凝聚民眾共識、團結國家。
為此,他規劃十大主題,分別為「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外交、國防、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均衡台灣」。賴清德解釋,他相信,只要真的用心了解,國家現在遭遇的各種挑戰,尤其是願意直視中國日益嚴重的威脅,便能清楚明白「團結國家十講」的用意跟重要性,且在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團結一致,共同堅定對外。
府方人士細數目前三講的內容,賴清德總統第一講「國家」,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第二講「團結」,強調中華民國派與台灣派透過選舉罷免來淬練共識以反共護台;第三講「憲政」,強調在立法院目前推動的法案中出現毀憲亂政的疑慮。
外界褒貶不一 是否真能「團結」國家?
然而,至今的三講外界褒貶不一。資深媒體人溫朗東公開發文表示反對,直指這項由總統親自上陣主導的政治宣講行動是「嚴重的戰略錯誤」,並呼籲應儘速喊停,以避免對反共護台的大罷免行動造成不利影響。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則表示,賴總統「團結國家十講」是「撕裂國家十講」,第三講提到憲政體制,卻沒有聚焦在憲政,重點根本都在立法院,格局之小讓令人失望。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表示,賴總統2024年參選總統競選辯論時聲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這次十講也是以團結之名行鬥爭之實,也已經有非常多民進黨人士在社群發言,都沒辦法相信賴總統怎麼會錯到這樣,尤其過去眾多民進黨人士由法政背景出身,絕不可能發生如此錯誤,大家都不敢想像賴總統幕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