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水利節表揚 余範英獲頒「終身成就獎」

經濟部水利署6月6日於臺中黎明辦公區禮堂舉辦「韌性水利 水漾臺灣─114年表揚全國水利傑出貢獻人員及團體典禮」,卓榮泰院長蒞臨現場,向全國水利從業人員的辛勞表達感謝,並向「終身成就獎」得主余範英女士,以及大禹獎、水利事業貢獻獎及水利績優貢獻獎得主、水利工班職人、綠美化水岸土地認養維護績優單位以及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評鑑績優縣市、特優社區、防汛護水志工傑出貢獻獎得主等獲獎人員及單位致上最高敬意。
今年「終身成就獎」得主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女士,她長期關注臺灣水資源永續發展,親自走訪第一線瞭解地方所面臨的水資源、洪澇災害議題,以其媒體人的使命感與影響力,邀集關注水資源、環境生態的各界專業人士為環境及國土把脈,並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促進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民間團體的對話。也致力於提倡或推動各項水議題及環境永續發展,包括促成國土計畫法、濕地保育法及氣候變遷因應法等法規之立法;及推動河川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育與水文化教育活動,深入各級學校,讓學童、民眾深入了解水資源議題,認識水價值的重要性,其以多重角色為國家貢獻的精神值得表揚與敬佩。
行政院長卓榮泰致詞時向全國水利從業人員的辛勞表達感謝,並向「終身成就獎」得主余範英,致上最高敬意。卓榮泰特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彰她長期關注台灣水資源永續發展,和利用媒體推動水利改善的貢獻。
余範英受獎時,她的兒子也一同上台為她獻花。她說,能獲得這個獎不敢當,也感覺不自然,因為她做了很多事也不見得是為了得獎。但是,當她知道這是一段很珍貴的過去,她覺得,她可以跟大家說說「我們曾經跟水的結緣」、在中國時報的這一段的過往跟故事,她也就釋然了。
她舉起一本書,表示這是中國時報1990年的一個起步,並說當年因為經濟發展,河川受到汙染。她的同事、環保記者呂理德跟林聖芬去了萊茵河回來以後,實在看不下淡水河的骯髒,「我們就覺得是不是可以做一點事」。她舉出一路上和多位老師開過很多的研討會,前前後後包括,於幼華、歐陽嶠暉、溫清光、馬以工、陳鎮東、蕭新煌、葉俊榮、汪靜明...等,這是催生一些規畫、對環境認識、對河川整治很重要的一件事,一點一滴大家結合。
余範英也在獲獎影片中肯定「很多水朋友」在下大雨時,一般人就跑去避雨,但他們反而是跑出去;乾旱的時候,是他們去找水,那種本能的動作,是一個公共的心,變成一個習慣,沒有爭功諉過。余範英女士在獲獎致詞時,也肯定水利署的夥伴們,在與基金會的合作的過程中,也看見大家努力與國際結合,把水利工作也逐漸走向國際,是一個難得的團隊,也向這些夥伴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