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專利競爭力:中國超日本,首登第一

中國在氫相關專利競爭力方面超越日本,首次躍居首位。中國企業主要在通過電解水提取氫氣的電解槽等製造領域提高技術實力。在歐美,因通貨膨脹而停止生產氫氣的趨勢正在加強,差距被拉大。在光伏和海上風力方面,中國也擁有很高的競爭力,在脫碳化能源方面,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社出資的資料分析企業Astamuse (東京都千代田區)對氫的“製造”、“儲存”、“運輸和供應”、“安全管理”、“利用”等5個領域的專利進行了統計。針對2013年~2022年為止,在全球申請的約18萬件專利,對可行性和專利權剩餘期限等專利競爭力實施評分並排出了名次。   

      在5個領域中,中國在除“利用”之外的4個領域和國別綜合實力上均居首位。在上次調查(2011~2020年的約14萬件)中,日本綜合實力排名第一,中國第二。自2020年9月中國提出在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的方針之後,每年的申請數量增至日本的2倍。 

 

      中國優勢明顯的是製造領域。隨著製造設備的大型化,在系統方面,效率也在提高。美國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資料顯示,在利用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的“綠氫”製造工廠中,中國企業的設備成本在2023年時僅為歐洲企業的四分之一。  

      英國調查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資料顯示,中國企業供應的電解槽的製造能力達到全球的60%,海外品牌的接單生產也在增加。日本大和綜研的張曉光表示:“目前,(中國企業)比起盈利更重視市場份額和增長速度,正在擴大產能。著眼於拓展海外市場,正計畫在歐洲和中東建立當地工廠”。    

      中國已經在光伏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市場佔據全球一半以上份額,正在制定將可再生能源的優勢應用於氫能領域的戰略。在綠氫的製造設備方面,隆基綠能(LONGi)和陽光電源等光伏相關企業也在涉足,利用通過可再生能源獲得的資金和客戶網路,正在提高存在感。  

      中國政府於2022年公佈了氫能產業的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氫是與可再生能源並列的重要能源。規劃還提出了到2025年將綠氫的產量提高到每年10~20萬噸的目標,但實際上規劃的推進速度已遠超目標。     

      日本於2017年公佈氫基本戰略。中國在計畫的推進速度方面之所以超過日本,其背景是參與企業的數量眾多。中國能源調查公司INTEGRAL的總經理中西豪表示:“電解槽製造商從綠氫投資開始增加的2021年起不斷增加,到2024年達到了100~200家”。日本只有旭化成和東芝等幾家企業,而中國市場的競爭激烈。  

 

          一直以來,日本和歐洲在燃料電池車(FCV)等民生領域開拓氫的需求。另一方面,從中國企業來看,化工和鋼鐵等大量消耗氫的工業用途的需求佔據了過半。氫作為難以用電力替代的熱能領域的替代能源而備受關注。中國鋼鐵大型企業寶武鋼鐵集團2024年在現有的煉鋼爐中引入氫等,中國在使用方面的技術開發也在取得進展。  

      隨著制氫工廠的成本進一步降低,中國對氫的需求不斷擴大。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對氫的需求達到每年2800萬噸,已成長為占全球30%的最大市場。中國政府正在推進通過管道連接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內陸地區和工業集中的沿海地區、實現氫自產自銷的機制。  

      在歐洲,受到利率上漲和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氫市場正面臨逆風。法國電力大企業ENGIE和西班牙電力大企業Iberdrola下調了截至2030年的氫生產目標。歐盟(EU)事實上禁止作為補貼物件的區域內的氫氣生產專案使用中國產品,正加緊實施區域內保護。  

      日本政府計畫補貼高昂的氫價格與化石燃料之間的成本差,但成為對象的專案較少。日本計畫構建從2025年度起與美國、韓國三國攜手研究經濟安全保障方面重要的尖端技術的框架,其中包括氫製造。如果錯過需求的擴大期,日本可能會錯失增長良機。  

日經中文網

 

相關新聞

據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青年失業率在8月份攀升至一年半來最高點。與此同時, 房地產危機和消費疲軟加劇了就業困境。路透社援引經濟學家預測報導稱,...
河浪武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9個月來再次啟動降息。世界經濟將形成川普關稅這腳煞車和主要國家貨幣寬鬆這腳油門並存的複雜格局。...
美國聯準會(Fed)17日決議降息1碼,為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度降息,且預期今年底前將再降2碼,明年預估降息幅度維持為1碼不變。...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以下簡稱:美聯儲)9月17日決定重啟降息。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反覆強調,高通膨和就業放緩同時引發擔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