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權價格首度突破每公噸100歐元

歐盟碳權價格22日首度突破每公噸100歐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反映工廠與發電廠製造空污的代價愈來愈高。

根據金融市場數據供應商Refinitiv資料,歐盟碳權價格22日跨越每公噸100歐元(約107美元)大關,此為歐盟2005年推出碳排放交易系統(ETS)以來首見,盤中最高一度來到101.25歐元,稍後回落至100.49歐元。

歐盟制定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強制製造商、電力和航空公司,為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付費,此為歐盟實現氣候目標的行動之一。業者支付的排碳成本愈高,愈能促使他們投資低碳技術和改用較環保的燃料。

Refinitiv分析師Yan Qin指出,多項因素導致歐盟碳權價格升抵歷史新高水準,但最重大的推手是歐盟的氣候雄心,目標是在2030年前讓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準減少55%。

歐盟國家和議員去年底同意改革碳市場,且近來排碳大戶趕在4月期限之前,為去年的排碳量購買夠的排碳許可,皆推升碳價上漲。

此外,交易員表示,預期氣溫下降和風力減低,推動石化燃料發電廠近幾日的排碳許可需求,加上投機客的推波助瀾,帶動價格攀升。

100歐元價位一直被視為是刺激業者轉往成本較高,但較潔淨的能源技術分水嶺。Andurand資本管理公司氣候研究主管李維(Mark Lewis)指出,若是碳權價格持續位在每公噸100歐元之上,電力公司採用再生能源發電將有經濟競爭力。儘管如此,碳價節節攀升引發歐盟政治緊張。以煤碳發電為大宗的波蘭指稱碳價飆漲是因為投機客炒作,要求歐盟干預。西班牙去年要求設立碳價上限,以協助對抗通膨。

不過其他歐盟國家則將碳價上揚視為實現氣候目標的關鍵。匿名的歐盟官員表示,碳市火熱代表歐盟有必要加速能源轉型。

相關新聞

中國綠色債券(環保債券)的發行量增加。2025年的發行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創下歷史新高。在中國國內經濟放緩的情況下,...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川普以 IEEPA「緊急狀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濫權爭議。學者指出貿易逆差屬長期可預期現象,不符 IEEPA 要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展發出嚴峻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