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ESG評比雖然重要,卻存在許多爭議?ESG評比資訊總整理

極端氣候災害頻傳,各國政府意識到,人類再不採取行動,情況只會更嚴重,《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宣告因此陸續出爐,以減少溫室氣體、對抗氣候變遷,讓人類社會得以永續發展。在自此延伸出的ESG指標,讓企業遵循社會、環境、公司治理3個層面進行正向的經營模式,各種針對ESG的評級機構也因此誕生。商業周刊本文解析ESG評比的重要性、介紹台灣企業最常參加的評比機構,以及瞭解ESG的爭議點,帶你重點一次看。

為什麼接受ESG評比很重要?

在全球各國及龍頭企業響應永續發展的浪潮下,企業們不僅要調整經營策略,以符合法規及國際大廠對供應鏈的要求。做好內部治理,也有助於管理績效,使企業營運表現更好,以上種種措施都能讓投資人與合作夥伴更加信任企業的經營能力。因此企業需要透過公正機構的ESG評比,才能有足夠的公信力證明自家企業為永續發展所做的努力。

ESG評比機構有哪些?台灣企業最愛參加哪些評比?

國際間有許多權威機構針對企業ESG行為進行評比。 (來源:Dreamstime)

1.道瓊永續指數(DJSI)

由美國道瓊公司針對企業永續評比,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永續發展指數的評比機構。每年以經濟、社會、環境3大面向為企業打分數,檢視企業營運的風險與機會。前10%的企業將入選為「DJSI World」,作為全球投資人衡量企業非財務面成績的重要指標。

2021年入選的台灣企業共30家,包含金融業中國信託、玉山金控,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聯電等。

2.富時永續指數(FTSE ESG)

於2001年成立的永續指數評比,企業名單會排除涉及菸草、核武、煤礦的產業,並依據E、S、G三大面向、14個主題和300個指標為企業評比。

台灣指數公司和富時國際有限公司在2017年合編「台灣永續指數」,綜合企業曝險程度與財務指標,篩選出66檔成分股。該指數是台灣第一個全面性評估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3個面向的指數,也是第一個引入國際標準的永續投資相關指數。

台灣永續指數2022年初最大市值前10名分別為台積電、聯電、富邦金、中華電、台達電、國泰金、中信金、南亞、中鋼及兆豐金。

3.標普500ESG指數(The S&P 500 ESG Index)

全世界通用的評比標普500ESG指數(The S&P 500 ESG Index),是基於標普500指數遴選的名單,再經由ESG評比篩選,過濾菸草、軍火產業及在聯合國全球契約中過於低分的企業,並從各行業中剔除最差的25%公司,最後再根據排名篩選出各行業市值前75%的公司。

不過機構採取的研究方法會直接影響評比結果,引發業界對評比的質疑。

4.明晟永續指數(MSCI ESG)

由摩根史坦利所發行的明晟永續指數(MSCI ESG),透過主要衡量指標、衡量風險程度、衡量風險管理能力3步驟,將企業從高到低總共7個評級:AAA、AA、A、BBB、BB、B、CCC。

如何查詢企業的ESG分數?

如果想得知企業的ESG分數,網路上有許多提供查詢的網站,如:

ESG評比為什麼有爭議?盤點4個ESG爭議點

1.ESG榜單除名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卻排入石油企業?

生產低碳電動車的特斯拉,今年5月遭標普500ESG指數剔除,但另一個碳排大戶——石油和天然氣巨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卻在名單中,引來馬斯克批評:「ESG根本是個騙局!」

艾克森美孚的產業分類是在能源中的油氣產業,雖然ESG分數只獲得36分,不過依照標普500分類,油氣產業僅2家,艾克森美孚在整個能源版塊21家公司中,排名也是還在前75%,其市值更是名列前茅,因此在排行榜佔有一席。

標普認為,儘管電動車環保,但特斯拉與同業相比停滯不前,加上其位在美國的工廠傳出惡劣勞動條件與種族歧視,以及自動駕駛造成的傷亡事故等原因,造成特斯拉掉出榜單。

2.ESG評比未有統一標準

全球有越來越多家機構為企業進行ESG評比,但各家機構的評比系統卻沒有統一標準,容易讓企業得以取巧獲得高分,不像各家信評機構之間的信用評等,具備高度相關性。投資人或許會產生投資ESG基金就對環境有幫助的錯覺,但ESG評比通常是根據同類型企業進行比較,而非普遍的所有企業,這也造成石油公司的ESG評比竟比電動車公司排名還前面的奇怪現象。

3.ESG只能反映企業經營風險?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ESG全球主管沙阿(Aniket Shah)說:「ESG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關係都沒有。」

ESG代表的意義其實是「風險」。它是從投資人角度出發,確保資本配置者了解一家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上的風險,進而在投資過程中獲得最大收益。風險愈低,自然愈容易替投資人帶來高收益。

例如,評級公司Sustainalytics指出,企業獲得的ESG評比,代表的是它「面臨特定行業重大ESG風險、以及管理這些風險的能力」。明晟(MSCI)也指出:「ESG評級側重於公司底線的財務風險。其目的是幫助機構投資人評估風險,並幫助投資人在一定時間內以換得最大投資回報的方式來配置資本。」

換成白話文解釋,在ESG上獲得高分、或是被列入指數的公司,並不等於它正在替環境、社會帶來積極影響,只是被影響的風險較低而已。

4.獲得ESG分數是讓企業輕易漂綠的手段嗎?

企業漂綠(Greenwashing)的消息至今仍時有所聞,今年2月德國新氣候研究所跟比利時環保團體發布「25大企業的氣候責任評估報告」,調查全球25間企業減碳狀況,研究發現,它們平均只落實了4成承諾。

評比由「最好到最壞」共5個等級,沒有任何企業被評為第一級,汽車大廠BMW、通路商家樂福、食品巨頭聯合利華、雀巢皆落入最壞的等級。

報告指出,大多數的企業承諾與目標含糊不清,且25家企業中,僅有貨櫃船運龍頭馬士基(Maersk)、電信公司沃達豐(Vodafone)與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提出將在承諾目標年減少90%供應鏈總排放量,至少有5家企業承諾的減排量未達總量15%(不包含供應鏈上下游),還有12家企業並未承諾任何具體的目標年度或減排量。

研究還指出,許多企業過度依賴購買碳權抵減自己碳排的碳抵換方法,達成「名義上」的淨零排放,而非減少實際的碳排放量。碳抵換等方法多元,可信度難以驗證,因此該研究不建議企業以此為主要的減碳手段。

防堵漂綠、全球各國出招!台灣的永續指標

為了避免企業的漂綠嫌疑,聯合國秘書長在今年3月特別成立高階專家委員會,討論如何監督企業的淨零承諾,專家小組將明確定義淨零和其評量方式,將準則化為國家可操作的路徑,讓淨零不只是口號而已。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在今年3月發布「氣候相關揭露草案」,要求企業提供有可能對其產生重大影響的氣候相關風險資訊,以及揭露氣候相關財務報表指標,包含溫室氣體排放量。

歐盟則祭出《永續財務揭露規範》,該規範要求投資機構以18項指標(Metrics)清楚向外界說明,機構有無檢視投資案的環境和社會衝擊。此規範意在要求透過企業揭露指標,讓資訊更透明。

將視線拉回台灣,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國內監督企業減碳成效的角色主要落在媒體和公民團體身上,目前缺乏明確法定制度來追蹤、確認企業對永續目標的落實狀況。

趙家緯認為,媒體和公民團體可以「把事實放大,讓監督力量不只停留在CSR報告書」,他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今年6月台塑的股東會抗議為例,台塑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不過把大部分的減碳目標寄望在2030年後,規劃作為減碳措施的氫能及碳捕捉,技術也都尚未成熟,造成民團疑慮是否可能在2050年實現淨零。趙家緯表示,民團的抗議可以引起投資人關注,間接對台塑形成壓力,促成企業的直接行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亦在今年5月推出「ESG檢測儀」網站,透過企業CSR報告和碳盤查等公開資訊蒐集上百家企業、60項ESG指標,以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為三大類,追蹤企業減碳進度。指標涵蓋碳排放、廢棄物管理、職災、員工薪資、透明度揭露、供應鏈管理等項目。

ESG喊起來容易不過做起來難,辨別哪些企業只是漂綠、做表面功夫,哪些是真的將資金投入永續,是國家和投資人亟需面對的課。

撰文者:陳瑋鴻、陳禹蓁 整理

資料來源為商業周刊,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以便工作人員刪文,謝謝

ESG資訊揭露 列為投資參考指標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10月6日舉辦「一一一年度保護投資人權益系列座談會-永續經營成亮點,投資人應如何看待ESG之資訊揭露」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10月6日舉辦「一一一年度保護投資人權益系列座談會-永續經營成亮點,投資人應如何看待ESG之資訊揭露」,出席貴賓分別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科長林曉韻(左起)、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林仁光、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朱德芳、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組長尚光琪、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總經理呂淑玲、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理楊麗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副理徐彬豪、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宗聖等共同進行研討。圖/顏謙隆

出席貴賓分別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科長林曉韻(左起)、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林仁光、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清祥、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朱德芳、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組長尚光琪、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總經理呂淑玲、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理楊麗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副理徐彬豪、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劉宗聖等共同進行研討。

透過永續報告書獲知企業的ESG資訊,於投資與ESG連結之商品時具備正確認知,以維護自身權益

因市場普遍將企業重視ESG(E:環境保護、S:企業社會責任及G:公司治理)與永續經營劃上等號,催生出ESG基金等眾多周邊商品,為保障投資人權益,投保中心於10月6日舉辦「111年保護投資人權益系列座談會」,主題為「永續經營成亮點,投資人應如何看待ESG之資訊揭露」,由投保中心總經理呂淑玲主持,廣邀專家學者一同來探討投資人要如何投資ESG商品或從永續報告書中找尋標的並保護自身權益。

呂淑玲表示,近年來極端氣候加劇及新冠疫情蔓延為全球帶來衝擊,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環保及社會的永續發展,永續經營也成為熱門議題。投資人除著眼於企業的獲利能力外,更加關注企業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也將企業投入在ESG的表現,納入評估企業經營的指標。

因此,企業揭露的資訊已不僅限於傳統的財務及業務面,更擴及到非財務面的永續經營資訊。此外,世界各國相繼推出及持續強化要求揭露ESG資訊對企業財務上的影響,進而形成鼓勵市場投資於致力永續發展的企業,並帶動以ESG為相關主題的金融商品等。
隨著ESG與投資逐漸結合,企業的ESG資訊亦成為投資人重要的投資決策參考指標之一。因應現今投資人多將企業的ESG資訊列為重要的投資策略參考,世界各國就企業ESG資訊揭露的相關規範亦蓬勃發展中。

投保中心召開此次座談會,就我國企業ESG資訊揭露內容予以探討,期望透過與會專家的解析,讓投資大眾能進一步瞭解,如何透過永續報告書獲知企業的ESG資訊,並在投資與ESG連結的商品具備正確認知,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落實公司治理 詳實揭露永續報告書之ESG資訊

議題一、110年度約有400家上市櫃公司出具永續報告書,我國永續報告書的編製規範有哪些?哪些企業需編製永續報告書,資訊內容包括哪些面向,投資人要如何查詢相關資訊?

呂淑玲:2015年主管機關已經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到2020年公司治理3.0,將社會責任報告書更名為永續報告書,並於今年9月修正「上市(櫃)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下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適用公司更加擴大,E、S、G三個字看似簡單,其實博大精深,尤其是環境(E)面向,更是非常專業,希望可以藉由本次會議讓投資人理解甚麼是ESG及永續報告書、可以從何處得知相關資訊。

楊麗貞:全球市場對企業永續發展之資訊揭露需求日增,證交所參考國際準則,並依據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目標與具體推動措施,針對上市公司揭露永續報告書部分,係採逐步推動方式進行,一開始是要求食品工業、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及餐飲收入占全部營收5成以上公司要編製與申報,到了今年,資本額超過50億元的上市公司都要出具永續報告書,今年揭露之上市公司達267家;依照今年9月發布修正之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資本額20億元以上者,亦須於2023年起撰寫永續報告書,屆時將再增加200家上市公司。

另參酌SASB準則規範及考量國內產業特性,訂定適合國內業者適用之永續揭露指標,計有14個產業,以強化產業資訊揭露。在公司治理中心網站亦有問答集,提供更具體之說明,期能在運作上減少企業適用之疑慮,並提供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參考範例,同時投資人亦可至該專區查詢相關法規與資訊。

徐彬豪:107年計有118家上櫃公司出具永續報告書,今年截至9月底則已有187家,經過觀察,自願編製比強制編製的家數還要多,顯示在主管機關的推動下,國內企業也能接受這種概念,了解揭露ESG資訊的重要性。

公司揭露ESG資訊的平台相當多元,除了編製永續報告書外,也會將資訊揭露於公司網站及年報上,在公司治理評鑑都可獲得加分,投資人可透過多元方式了解ESG相關資訊。

尚光琪:金管會於2015年開始鼓勵企業揭露永續資訊,那時外界普遍的看法是企業在寫作文比賽,每家企業各自表述,欠缺比較性及拘束力。隨著時間演進,資本市場發行了很多連結ESG的金融商品,永續資訊被廣泛利用,各國主管機關面臨負擔審核責任的問題,為了讓發行者可以有明確遵循的規範,如美國證交會(SEC)今年發布的草案,參考了TCFD框架,強制揭露部分氣候相關資訊,我國今年8月公布的年報修正草案,亦參採TCFD的精神,強制揭露相關資訊,並與永續報告書觀念結合,使年報跟永續報告書遵循同一套標準。永續報告書亦增加參採SASB,哪些產業應揭露哪些項目,都有很明確的規範。

針對ESG資訊揭露準則,歐盟發布了CSRD(企業永續報告指令),目前是最完整的去明確規範如何揭露E、S、G資訊,如要求揭露於年報、財報等,我國對永續資訊的揭露也將朝這方向來規劃。

劉宗聖:去年7月,主管機關針對ESG基金發布八大監理原則,今年針對證券、期貨及投信業也訂定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提出了三大架構、五大目標、十項政策及二十七項具體措施,其中十一項措施與投信投顧產業有關,從政策到流程,不只上市櫃公司,相關機構的前中後台都需導入ESG規範,如投信業者就ESG基金的公開說明書也參採國際規範進行修改。

除了政府及業者的把關,投資者接收到這麼多永續資料的揭露,如何停看聽,獲取所需資料,也很重要。另外從市場實務而言,再好的ESG報告,面臨市場的衝擊、投資者的期待,最後可能還是不一定跟績效有必然正向關聯。

陳清祥:就ESG資訊揭露的量而言,我國在世界各國已經領先,在先求有再求好下,接下來希望揭露的ESG資訊的品質更好。由於一般投資人對永續報告書的關注度可能比較少,因此關鍵在投信投顧、法人、四大基金、外資等怎麼運用他們的力量去推動公司重視。另外,國際趨勢是走向整合性報告書,我國目前有年報、財報、永續報告書等多種資訊來源,未來可能也需進行資訊整合。

林仁光:永續發展的議題與公司治理息息相關,從早期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的推動,到企業社會責任與誠信經營等規範,至今所討論的永續報告書,金管會都是從開始鼓勵,到逐步增加強度及擴大範圍,要求公司揭露相關資訊。目前公司揭露的資訊可以在公司的網站、證交所的公司治理中心網站查詢。

由於上市櫃公司、投信投顧業者等需要揭露的資訊,有些需要分別經過會計師或其他專家的認證或說明解釋差異情形,其實會有相當負擔,因此也贊同參採國際趨勢,將資訊進行整合。

朱德芳:我的觀察是,投資人將會越來越重視公司ESG相關資訊。有研究顯示,ESG表現比較好的公司,其財務表現也比較好。ESG要求公司經營者透過辨識公司的經營活動對於環境面與社會面的影響,瞭解公司的風險,並透過公司治理的手段,將公司本業核心能力與永續發展的目標與策略相結合。ESG的目標是強化公司的競爭力,也因此對ESG越重視的公司,其體質跟韌性是更堅強的,而這些面向其實是過去CSR未強調。

投資人應該如何關注ESG相關資訊呢?我們有幾點建議:
ㄧ.比較公司自身前後年度的差異及國內外同業的情況。
二.觀察年報中公司董事跟高階主管的薪酬,是否跟ESG有連結。
三.從永續報告書跟年報中觀察公司董事會對於永續發展扮演的角色。
四.觀察永續報告書所揭露資訊是否具體。
五.可善用國內外大型ESG評等機構的評比結果,但需先了解各該評等機構的公信力以及評等之內容。

永續報告書編製 已納入公司內控制度控管

議題二、永續報告書成為企業對外揭露ESG資訊的方式,永續報告書相關編製流程之內控制度如何推動及落實,以及永續報告書內容若虛偽不實,是否有相關責任?

呂淑玲:永續報告書是企業揭露自身在財務以外其他面向執行情形的報告,依照相關規定,其編製流程要納入內控制度控管,則企業內控制度如何推動及落實?再者,相關規定並未強制永續報告書須經董事會通過,若內容有虛偽不實,是否有相關責任?

朱德芳:我國目前對於永續報告書編製的相關規範,是依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制定的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要求上市櫃公司依行業別、規模大小等進行相關揭露。永續報告書如有虛偽不實,公司與董監事等負責人是否可能被訴追民事或刑事責任,需要區分不同情況來看。若係故意編製或揭露不實的永續報告書,則可能涉及證券交易法第20條第1項之違反,有民事與刑事責任;若是過失,則現行規範比較不明確。根據我們的觀察,主管機關逐步地要求公司永續報告書中重要的內容,記載於公司年報,而依目前證交法的規定,年報的主要內容若有不實,公司董監事等負責人就要對投資人負民事賠償責任,司法實務並且認為,公司依法申報與公告之財務業務資訊,即便未經董事會之決議,公司董監事也要負監督之責。

我們的建議是,公司董事會對於永續報告書的編製以及ESG相關資訊的發布,一定要謹慎以對。雖然國內外目前因永續報告書不實而對公司及董監事之訴追,還不像財報不實責任訴追案件這麼普遍,但若投資人質疑但公司卻無法提出合理的說明,對於公司的公信力都可能造成重大且難以回復的損害,公司負責人也可能因其執行職務違反法律上應盡之注意義務,而對公司負有損害賠償責任。

林仁光:有關董事會在編製永續報告書中所扮演的角色,依據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的附表二之二之二,公司應建立推動永續發展之治理架構並設置專(兼)職單位,由董事會授權高階管理階層處理及督導。另外,依據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下稱內控準則)第8條第1項第9款,永續報告書編製流程亦應納入內控制度控管,相關規範都已經到位,由於報告書內容涵蓋已完成及未來擬採行之資訊,對於認定不實報告及追究責任,由於負責人推定過失責任較重,要做到甚麼程度才算已盡注意義務,在認定需更注意。

永續報告書資訊如有虛偽不實,是否有罰則,在美國已累積許多訴訟案例,例如2017年南美洲最大的石油公司,在永續報告書中未如實揭露長期進行賄賂以降低交易成本,經認定有虛偽隱匿;另一個案例是公司被認定永續報告書內容不實,被媒體報導後,股價下跌20%,股東因而控告公司,這涉及的法律責任,可能是構成證交法第20條第1項的證券詐欺。

尚光琪:發行公司的資訊揭露是最基礎的工程,有品質的永續資訊揭露,才能幫助投資人做最正確的判斷。永續資訊編製流程的控管,在公司內部,有內控準則等規範納管,另外也透過第三方確信做把關。至於責任部分,仍應回歸到所適用的規範來看。ESG資訊的發展是逐步在演進,在世界各國也是如此,將來趨勢希望透過第三方專家就公司揭露的資訊做合理確信,對投資人有較高的保障。這不只是法令遵循,在世界趨勢來看,如果沒做好ESG,很可能就是接不到單,這跟企業營運風險、EPS是息息相關的。

陳清祥:就財務及非財務資訊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公司在技術上都沒有問題,關鍵問題在於,不管是因為法令遵循或客戶要求,公司要真正地覺得ESG很重要。至於永續報告書是否要提報董事會,因目前法規沒有規範,屬於公司自治事項,建議可以在永續發展實務準則中做更明確規範。

楊麗貞:有關永續報告書提報董事會,以交易所而言,如相關揭露資訊涉虛偽不實,依資訊申報作業辦法,將視情節輕重,罰5萬元至100萬元,如限期改善仍不改善,可變更交易方法及終止上市。但目前尚無發生這類情形。

徐彬豪:目前希望公司以內部控制角度,就永續報告書的編製進行管控,將來也會聽取外界及專家學者意見來持續檢討精進。

金管會嚴格把關ESG基金 防堵「漂綠」、「名實不符」

議題三、與ESG連結之商品,是否即為好的投資標的?投資人在投資決策時,應該對於 ESG 抱持著何種觀念?對於相關投資商品的選擇,有無應注意之細節?投資人如何避開「漂綠」、「假ESG」商品?

呂淑玲:投資人在投資ESG商品,需要抱持怎樣的觀念,以避開「漂綠」、「假ESG」商品,目前集保結算所「FUNDCLEAR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提供「ESG基金專區」,投資人可以在專區裡查詢,避免買到純度不夠的ESG基金。但ESG指標表現好的公司,似乎並非即代表投資人可藉由投資該公司獲取報酬。

投信投顧公會投資業務及風險管理委員會召集人林育如:金管會在2021年發布ESG基金八大監理準則即在防漂綠,要求投信公司募集發行ESG基金時,申報發行計劃、公開說明書等書件,應至少符合八大監理準則,以要求ESG基金「名符其實」。目前係金管會替投資大眾把關,業者也在平台上揭露ESG基金相關資訊,但最重要還是投資人「停、看、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林曉韻:近年來愈來愈多業者發行ESG主題基金,金管會嚴格把關ESG基金「漂綠」問題,目前採取事前審查機制,就每檔ESG基金逐一審查是否「名實相符」,為了提高ESG基金的純度,自從ESG基金原則發布後募集發行的ESG相關主題基金,投資與ESG相關標的占基金淨資產價值之比例須達七成。

另外,如ESG基金的操作不符合契約或公開說明書,將涉及行政處分,如公開說明書內容有虛偽隱匿不實記載者,則涉及刑事責任,目前主管機關對於ESG的監理,除了事前審查、日常資訊揭露,亦包含事後監理。

林仁光:經營者誠信、公司內部控制是最重要的,內部控制做得好,財報、永續發展資訊照實揭露,才是投資人真正想要的東西。第二,關於商品選擇,近期許多機構投資人都已採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可以透過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投信投顧業者把關,推動上市櫃公司的ESG。ESG只是個主題,投資人要認知,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基金有賺有賠,還是要看口碑。

陳清祥:目前ESG基金經主管機關逐檔審查通過,嚴格審查較能確保品質。但在審查ESG基金時採用核准制,對主管機關是否承擔過重責任?參考國際基金審查做法,是否漸進式的對績優單位採申報生效制度。

 

相關新聞

Uber Eats以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市場震撼。「降低競爭」應是Uber Eats此次發動併購的關鍵考量,...
準總統賴清德將在520就任,外界關注賴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可能調整。對此,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郭耀煌 提出6大觀察,...
 據了解,準卓內閣已積極擘劃新政,由準副閣揆鄭麗君操刀,在520上任後,對外揭示行動AI內閣的新政主軸方向,這將是賴政府「百日新政」...
520總統就職將近,國內輿論關注於新總統上任後,對中國大陸關係是否能夠穩定,陸客觀光能否回春等兩岸議題,然而卻少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