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候變遷不斷來敲門,我們該關注什麼? 水領袖峰會國內外專家齊聚,聚焦「綠色永續下創新水戰略」擘劃新時代的水資源永續發展願景

關於本次活動議題

聯合國17 項《永續發展目標》呼籲各國重視永續發展,希冀在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其自身需求的情況下,滿足當代需求的發展模式。水是萬物之源,文明傍水而生,然而在極端氣候下,各地水旱頻仍,水幻化成毒蛇猛獸肆虐各地。面對氣候變遷,如何打破慣性思維,在滿足當代發展、兼顧下一代權益及友善環境下,透過創新、前瞻的水戰略,為永續發展奠基,是哲學思辨的過程,也是水資源領域需要思索的課題。

世界經濟論壇《2022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極端氣候與氣候行動失敗仍為當前最主要風險來源;此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第一工作小組報告》亦顯示,未來不論暴雨或是乾旱的強度與規模將更甚以往,將使水環境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與氣候風險。

臺灣處於氣候變遷進行式,旱澇交替侵襲已是常態,百年大旱的噩夢離之不遠。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極端氣候事件,2022臺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以「綠色永續下創新水戰略」(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Water Sustainability)為主題,透過水與「環境」、「經濟」、「科技」及「文化」等議題,串起國內外產、官、學、研、社等各界跨域合作的火花,讓大家動「腦」、用「心」、攜「手」,從綠色永續為出發點,以嶄新與友善環境的思維,探討及擘劃創新、前瞻、全面的水戰略,藉由降低需求、提升效率、循環再用、合作共享、創新使用、環境永續等,使我們與下一代能擁有充足的水資源,以及與水共生的水環境。

 

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極端氣候事件,經濟部水利署於10月12日至14日假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2台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特別以「綠色永續下創新水戰略」為主題,共計舉辦1場水領袖峰會及12場橫跨水與「環境」、「經濟」、「科技」及「文化」論壇,藉由探討創新的水戰略,強化供水穩定,提升承洪韌性,以建構永續發展的水環境。

  12日高峰論壇「水領袖峰會-綠色永續下創新水戰略」隆重登場,一開始特別邀請臺南市和順國民中學郭巧芸同學及臺南市海佃國民小學李沅澈同學與我們分享「下一代期許的水願景」,學子們呼籲珍惜及愛護水資源,除了政府努力外需要政府及全民共同努力揭開序幕;接著由水利署賴建信署長引言呼籲面對氣候變遷,應重視組織、基礎設施、社會及經濟的韌性的提升,並同時邀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環境工程Jay R. Lund特聘教授、國際水協會Kala Vairavamoorthy執行董事以及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黃正忠董事總經理等重量級人士發表演說,席間包含荷蘭在臺辦事處譚敬南代表等超過百位國內外專家一同探討創新的水戰略。

  水利署賴建信署長表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科學名詞,它已不斷的來敲門,歷經百年大旱,臺灣已深刻感受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面對極端氣候,我們無法迴避,建構韌性為實踐永續發展的重要方法,因此需要從組織、基礎設施、社會及經濟等面向不斷提升韌性,強化調適能力,並在提升韌性過程,從思維到行動到制度,逐步落實NBS,以自然永續達到SDGs。
Jay Lund特聘教授以「促進水資源管理的永續性和碳減排」為題,探討水資源使用與管理、社會碳排放及永續發展之間相互影響,往往涉及個人利益和重大決策,需藉由整合機制來協調決策,以提高水資源系統之調整彈性,更使水資源得以持續供給,滿足生命對水源之永恆需求。

  Kala Vairavamoorthy執行董事則以「逆轉水資源短缺的新模式」為題,探討氣候變遷加劇水資源及未來前景的不確定性下,需藉由科技推動生產力提升,包括數位化再生水的處理技術可有效提升用水效率,並將水、氣候和循環經濟整合在一個創新的用水模式典範,而這套新的用水模式對於新開發的產業園區或城市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黃正忠董事總經理以「ESG、淨零與水韌性」為題,關注在氣候緊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ESG將成為評估企業是否具備永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並特別指出水價就如同碳價一般,將成為國際間下一個關注焦點,尤其是在水資源供應深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台灣,藉由ESG及對外主動透明揭露,使企業在水資源使用策略上更具韌性。

  水利署表示,為期三天的「綠色永續下創新水戰略-國際論壇」,除水領袖峰會外,有12場論壇,由英國、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荷蘭、以色列及國內專家,探討多元水源、防洪、防災應變、公私協力、ESG、NBS...等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

  2022年台灣國際水週於10月15日圓滿落幕,本屆展覽以「水再生循環」為主軸,展出廢汙水處理與回收再生、海水淡化、智慧水務監控與管理等設備與解決方案,吸引來自水利、半導體、電子、化工、建築等產業專業人士前來觀展。展期三天共吸引逾2,500名參觀者入場參觀,其中包含近百位國際買主把握本國國門開放之際,來臺觀展並尋找智慧解決方案,顯見各項產業對水的需求與應用越趨強烈,更將帶動跨產業的水資源永續發展與商機。

  本屆展出成果廣獲參展商肯定,例如柏祥工程展示的全球專利的水積磚,接獲水利署代表和國內外買主積極詢問,也有企業和學校表達合作意願,可望促成進一步的商機。桓達科技表示TIWW展覽專業且客戶精準,洽談媒合過程都很順利,後續合作樂觀可期;綠膜科技表示在TIWW中接觸多家環境工程公司及水處理廠商,並成功向國內業者推廣自主研發的膜管與製造實績,成效良好。本年首次參展的弘勝興實業則表示本次與來自索馬利亞、越南、印度等國買主進行深度洽談,成效超乎預期,明年也將繼續參展,爭取商機。

  作為全臺唯一專業水展,該展亦吸引國際企業來臺觀展採購,如:巴西水資源大廠主管Adasa表示,在TIWW展場中看到許多水資源回收和水管理解決方案,期望將臺灣優秀的產業經驗及最新技術帶回巴西;阿曼買主Space Stars Trading區域經理表示,本次在展場中看到許多高品質且創新的產品和技術,相信臺灣的技術可以協助全世界緩解水資源危機,並期望明年能看到更多優質的臺灣產品。

  展覽期間活動豐富多元,包含由美商富朗世及法商威立雅公司代表分享最新水再生循環及科技造水應用及趨勢的TIWW Tech Talk,以及於W Stage辦理16場次之熱門產品發表會,皆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聆聽。此外,以「水足跡與水危機」為主題之水資源講座,邀請到土耳其藝人吳鳳和RE-THINK環境教育講師劉欣維,共同探討海島居民的用水足跡,以及臺、土之間所面臨的水問題,內容生動有趣,現場座無虛席。展覽期間亦辦理一對一採購洽談會,集結來自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8國買主與我國參展商洽談,媒合超過20場次,後續採購商機可期。

  我國政府為因應氣候變遷,推動再生水、海淡水及感潮河段半鹹水資源利用等供水方案,預計在118年在全臺建立11座再生水廠,另外,全臺未來將共建置34座海淡廠,以滿足日益提升的用水需求,也將創造龐大水利商機。

 

活動資料下載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