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不宜長期凍漲 更不應補貼企業

針對近期政府積極佈署夏季供電避免重演2021年限電情況,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下半年疫情過後,會是台灣經濟的衝刺期,如果發生限電,將會對產業造成影響。他更直言,能源政策不宜長時間凍漲,還是要回歸自由經濟市場,才不致影響產業、經濟穩健發展。

此外,洪福源也呼籲政府要正視現實,疫情後的全球都走向區域經濟,台灣既然是亞太地區一員,就一定要積極參國際組織。

洪福源表示,國際煤價、天然氣行情居高不下,台灣電價連八凍,以當前發電單位成本4元,相對電力單位售價2元來看,已非正常自由市場機制;尤其台灣能源政策又要天然氣占比五成,扭曲的能源供應結構,恐將不利整體經濟長期穩健發展。

以去年全國發電量2,909億度來看,發電結構仍以火力發電占83.4%為主,其中燃煤發電量占整體發電量比例達44.3%、燃氣占37.2%,燃油1.8%,而再生能源占比僅6%、核能占9.6%。

以國際煤價為例,從以往每噸80~100美元一路飆漲到400美元,即使以日本最先進Combined Cycle技術來生產,換算每度電成本大約4元,若以目前2元電價來看,政府若以凍漲方式來吸收虧損,長期來看並非有利。

洪福源說,「成本在那裏就應該反映」,尤其是2025年之後核電退場,無論是燃氣、燃煤的成本都大於售價,誰要去虧呢?經營企業是要對股東交代,政府(電價)短時間對特定的對象凍漲是可以的,像是給老百姓,那OK,「但如果是給企業就不對」。產業要承受成本變動,才會知道自己的競爭力是多少。

洪福源認為,短期為穩定經濟所啟動的政策調整(如能源凍漲)無可厚非,但若長期壓抑、扭曲市場正常機制,長期不當虧損,打擊企業正常發展,最終還是會反應到大環境,對產業、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
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共有333家企業通報、影響人數7,334人,其中,受對等關稅衝擊的企業為242家,...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財劃法》爭議持續延燒。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新《財劃法》釀成朝野對立,朝野雙方應進行協商與合作,並尊重財經專業,...